中国智慧 世界共享——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际推广综述

2019年02月22日 9:57 40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自地质填图技术诞生以来的上百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是这一领域的学习者、跟随者。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人类进入数字时代后,中国则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彻底改变了地质填图自诞生以来的手工作坊式工作形式,在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后,目前正向智能化挺进。

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培训为平台,让世界共享了自己的这一智慧成果。据统计,2007年以来,这一系统已先后走进东盟、南美、西欧等8个家。其中,在秘鲁等国还被实际应用于地质填图。

新思想 抢占国际地学新高地

“我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质调查领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已开始。”2018年11月中旬,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智能地质填图现场研讨会上,已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其和日格激动地说,“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在地质工作数字化、智能化上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随着他回忆的思绪,我国地质工作追求数字化、智能化的历程也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80年代后,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形势,原地质矿产部将信息化技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上升到了抢占国际地学新高地的高度。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关研究和部署相继实施。中国地质大学先后开始了MAPCAD、MAPGIS系统的研发,进行了“中国地层数据建设”、“计算机1∶5万辅助成图”等实践。1996年,野外地质调查计算机化初具雏形。1997年,正式启动实施“计算机辅助1∶5万区域地质填图系统”专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后成立,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组建发展研究中心时,专门组建了以实现地质调查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的研究团队。按边研发边推广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完善的办法,研发团队通过培训对每个阶段性成果开展了持续培训。到目前,涵盖从野外地质信息采集到最终成图、报告编制全过程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评价、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调查等专项及矿区勘探等领域,实际应用单位广泛涉及全国地质、冶金、有色、武警黄金、核工业、建材、化工、煤炭等行业勘单位和高校科研部门。紫金矿业集团、云南驰骋锌锗有限公司、新疆有色集团、中国黄金集团等国内大型矿业公司,也在矿区勘探中进行了应用。

2017年开始,研发团队在全面完成数字化研发任务后,开始了智能化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研发。目前,智能地质大脑(地质知识库)构架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智能地质调查也站在了电脑+人脑的新起点上。

“这些成果表明,在地质调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中,中国处于国际的绝对领先地位。”其和日格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后,还用一个具体事例进行了说明:

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到英国地调局访问,地质调查主流程数字化研发团队负责人拟向英国同行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英国人表现出一脸的不屑。两年后,随着中国数字化研发成果的相继发布,当这位负责人再次到访英国地调局时,对方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介绍中国地质调查主流程数字化建设的情况。在这位负责人介绍完概况后,尽管已到了英国人的下班时间,可这些自以为是地质调查鼻祖和老师的人居然全放弃了回家,仍然围着这位负责人刨根问底。

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与丹麦环境部签署地学合作备忘录,丹麦2名地质学家到我国接受数字填图技术培训,并联合中国地质学家在格陵兰地区利用该技术方法开展数字地质调查工作。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首次成功应用于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地学界对这一中国智慧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新思路 由面到点满足国际渴望

“看到中国在地质调查数字化的成果,国际同行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交流中,多次表达了共享这一成果的愿望。”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流程数字化研发团队负责人说,从  年开始派人参加中国组织的数字地质调查培训后,柬埔寨还在 年将研发团队请到自己国内,对自己的地质人员进行大面积培训。

满足国际渴望、让世界共享中国智慧,研发团队的办法就是借鉴中国应用推广的经验,开展国际培训。首批获得培训机会的,是东盟成员国。

据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为让受训技术人员全面掌握这一中国智慧,并通过应用提升各自的地质调查的数字化水平,研发团队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全面传授我国地质调查数字化智能化理论、技术的基础上,还坚持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安排了实习环节。在研发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培训结束时,每个参训学员基本都能熟练操作数字地质调查软件,并应用这一平台填制一张合格的区域地质图。

在外交部、商务部、原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起,国际培训一直持续至今,并逐步形成了“面到点”和“点到面”相结合开展技术培训的特点:

“面到点”,就是在东盟多家广泛参与培训的基础上,选择兴趣度高、与当前开展工作吻合度高的国家进行“上门”服务;“点到面”,就是通过前期对选拔优秀人员、专业对口的地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然后在推广国培训时,再将这部分人员作为“种子选手”编到培训班中担任小组长,帮助授课老师答疑解惑,提高了培训效率和质量。

据统计,2010年以来,研发团队以每年一期、每期10-20天、每期20-25人的规模,连续8年成功举办8期东盟国家数字填图能力学习班,培养人员超过200名。为非洲、中亚、南美约40多个国家举办数字化地质调查技术讲座,涉及人员超过300名。在商务部举办的援外培训中,研发团队针对“一带一路”及拉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多名技术官员,开展了数字填图技术培训、讲座及交流。

随着这些学员回国,中国先进技术引起了各自国家矿业主管部门的重视,扩大培训面积、尽快在自己国家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适应这一需求变化,2015年起,研发团队决定走出国门,将培训由“面上撒开变点上扩展”。目前,已完成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秘鲁、巴西等国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人。

现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培训,已成为中国地质调查与国际合作交流的示范“窗口”之一。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在这一“窗口”内交流合作的日渐深入,在中国数字地质调查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撑下,相关国家也将和中国一样,逐步告别手工作坊式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道路。而中国的相关配套软件,也必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化精品。

新意向 搭中国便车分享中国智慧

培训,不仅让中国技术在相关国家落地生根,而且大大推进了这些国家地质调查的现代化水平。

“老挝、秘鲁、柬埔寨等国家接受培训的技术人员,现在均开始在本国独立开展数字地质填图工作。”研发团队负责人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与多国的地质调查合作项目中,也逐年加大了实际应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的力度。“巴西在合作中体验到中国数字地质调查技术的魅力后,已向我们发出了前往交流与培训的邀请。”

在发出邀请的同时,巴西还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中国智慧新的分享意愿:搭建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云平台并建立智能地质调查结点,实现对全国地质调查成果数据进行发布和展示服务,并在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智能位置感知服务;联合开展数字地质填图理论、技术方法的培训与填图示范等工作,推进数字地质调查软件与技术的应用水平,共同创新全球地质调查智能空间现代化模式,全面提升地质学家数字地质填图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抱有同样强烈新意愿的,还有马来西亚。在2018年10月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交流中,提出的共享目标更加全面:

关于应用,希2019年4月在马来西亚兰卡威进行数字地质填图的试点工作,希望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于最新成果,马来西亚希望中国正在开展的三维建模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研究一旦获得突破,马方即可分享并在具体项目中应用。

关于平台建设,马方希望中国研发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能与JMG(请加中文全称)进行有机整合,为马国内各项目组提供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和应用,调查数据与成果双方共享。

关于合作研究,希望推进马来西亚矿产与地球科学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及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之间的合作,共建智能地质调查技术实验室,围绕智能化数字地质调查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GIS技术、地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地质知识库描述框架及知识库研究;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研究应用与示范;国际地学领域地质调查智能空间模式研究中心框架预研究等众多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关于许可,马方希望获得授权,允许马来西亚矿产与地球科学局及高校等单位3-5年内免费使用该软件英文版。

关于日常交流,希望建立技术讨论聊天组,畅通两国人员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技术讨论。

关于能力建设,马方希望继续加大对马培训工作力度,并为马方人员提供在中国进修的机会,提升马方的填图能力。

关于推广,马方希望中国持续帮助马来西亚的大学使用DGSS软件......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