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山东出“彩”

2018年12月24日 9:21 31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这歌声飞过泰山、凤凰岭,掠过黄河、泗水,徐徐展开一幅画卷,描绘出一幅青山绿水的美丽山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何实现这样的绿水青山?

山东省地矿局全力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创新地质工作模式,推动融合发展,拓宽地质服务领域,提升地质工作水平,围绕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开展工作,为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增色添彩。

让矿山现一抹“青”

刚入青岛北马家庄,落入眼中的是一座座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山丘,修缮一新的水库点缀其间,犹如一条绿色丝带将青山串联。但是谁又能想得到,昔日这一片是山体破碎、不堪入目的废弃采石场呢。

因历史上的过度开采,造成山体沟壑纵横、地块破碎、土源缺乏、植被稀疏、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不堪入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较大。

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清水秀,生机盎然。山脚下原来靠采石挣辛苦钱的村民们已经悄悄转变了经营方式,家家户户门口张贴起了“农家乐”的牌子。

一年前,山东省地矿局中标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山体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工程总投资6.3亿元,合作期为17年。项目对青岛西海岸新区7个镇(管区)区域内18个地点的山体进行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并结合山体整治条件和市场需求,利用整治形成的山林地、耕地等资源积极发展经济林木、苗圃、生态养殖、特色农业、生态观光等产业,获取运营收益。

工程全部采用复绿、复耕方式进行整治,主要包括削坡整形、坡面清理、挂网喷播绿化、植树绿化、场地平整、挡土墙、渣土回填蓄坡、种植土回填复耕、排水管等工程。

仅仅在土地治理这一项,该项目就将为寸土寸金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恢复1400亩的耕地。可以想象,当项目如期完成山体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将为青岛西海岸打造出更多的绿水青山,形成特色农业与生态观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经济,为青岛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真正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017年以来,山东省地矿局治理修复矿山131处,修复面积达2015万平方米,大量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给土地添一幅“绿”

潍坊市是京津冀的菜篮子,也是全国农业及蔬菜基地。如何让老百姓吃上绿色蔬菜,土地质量便是一个重要因素。山东省地矿局发挥优势,提前谋划,在潍坊市启动了山东省第一个地级市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一期)项目。对潍坊市所辖寿光、青州和昌乐三市(县)4657.8平方千米的土地进行了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取样调查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寿光市、青州市和昌乐县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对土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圈定了富硒土壤面积约26万亩,富锗土壤约25万亩,富锌土壤约36万亩。

要让老百姓分享这份“绿色福利”,让地质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山东省地矿局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山东省地矿局主动向潍坊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成果资料和建议意见,创新农业地质成果转化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一期的项目成果,促进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推动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让政府和老百姓都了解到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好处,也让山东省地矿局坚定了干到底的决心。

下一步,山东省地矿局将继续开展全省土地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在重点地区实施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与应用示范;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尽早进入收储土地污染调查和治理领域,积极开展相关的土地污染调查治理业务;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探索开展以重金属污染等为主的土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协助建立不同尺度的监测预警系统。

让海水映一城“蓝”

山东省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山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加强海洋地质能力建设,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海洋地质勘查机构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浅海地质钻探作业规程》(已通过验收,正在申请发布);先后完成了全省海岛地质调查、全省重点海湾1∶5万综合地质调查(莱州湾、芝罘湾、威海湾、丁字湾),全省沿海地市1∶10万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烟台、潍坊、东营、威海、日照、滨州)项目,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海洋重大基础工程选址、海域使用、港口等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开展了山东省龙口-蓬莱地区1∶20浅海重力测量、山东省莱州湾1∶20万浅海重力测量、山东省养马岛-俚岛地区1∶25万浅海重力测量等项目,探获了山东省三山岛北部海域特大型金矿,为山东省浅海区域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探、近海工程建设、国防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山东省地矿局在山东长岛开展的“山水林海城”生态修复工程,便是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有力探索。

长岛“山水林海城”生态修复工程是涉及国土、环保、海洋、水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治理范围为南五岛和北五岛共10个岛屿,最终实现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的升级改造。

两年来,山东省地矿局紧密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三区三岛”目标定位,精心谋划,主动作为,计划在破损山体及地质灾害治理、海岸带修复、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地质遗迹人文遗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提供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持,将山、水、林、海、城全方位纳入治理范畴,统筹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拟到2020年,地质灾害治理面积42.92公顷,修复山体生态面积22.35公顷,修复海岸带30451米,清理垃圾35.474万平方米,修建及维护防潮堤17.23千米,封禁治理300公顷,林地改造补植100公顷,林荒山、荒地绿化6000亩,种草100公顷。建设20万亩海洋牧场,拆除海参育苗场和养殖设施面积4.6万平方米,生物遗迹保护区修复1处,地质遗迹保护区修复3处,人文历史保护区完善3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6处和课题研究9个。

6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文件,正式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山东省地矿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优势,以更高标准保护绿水青山,以更好的服务满足民生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服务海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为山东省做好经略海洋的大文章助力。

蓝色海洋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山东不仅有湛蓝的海水,就连倒映在海面上的那座山、那座城、那座岛都是一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让城市现一道“金”

济宁,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盛的城市。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150多亿吨,年产量约8000万吨,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由此带来土地塌陷等诸多问题,有超过60万亩采煤塌陷土地,造成的生态破坏、耕地流失等情况日趋严重。

在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有一处近千亩的塌陷地生态园区,目前,园区一期试验田已培育完成绿化植被、果树40余亩,藕池20余亩,养鱼池40余亩,占地60多亩的特色温室大棚也即将完成。但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泽国”。

2016年,面对采煤坍陷之殇,山东省地矿局配合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创新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以修复生态、带动群众致富为目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农业种植、淡水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涵盖热带水果、有机鳜鱼、五彩水稻、浅塘莲藕、湿生植物圃、乡村旅游洗浴温泉等六大板块,塌陷地治理生态种植基地和品牌化有机鳜鱼生态养殖基地正在形成规模化。

通过对塌陷地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实现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成功转向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复合生态的整体效益,塌陷地综合治理必将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实现由“塌陷地”到“黄金地”的华丽转身。

多年来,山东省地矿局治理采煤塌陷地超过11200亩。成立了全省首个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院士工作站,与济宁市政府联合召开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座谈会,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共同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即将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的国家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在土地工程、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拥有核心技术,致力于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向研究,探索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创新推进矿地融合,促进矿地和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给天空增一层“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环境保护是千年大计,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要任务的蓝天保卫战又是重中之重。

当今社会,常规化石能源日渐短缺,而在总能耗中,民用采暖耗能比例逐年增长。山东省地矿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大力实施地热等清洁地热能开发,助力山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东省地矿局创造性地采用了“政府引导、地勘跟进、企业投资、百姓受益、生态改善、乡村振兴”的建设模式,使“山东省郓城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得到了有力地推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农村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郓城模式”;将实施新农村地热供暖工程作为培育新动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工作,山东省地矿局把省内4个主要地热区细划了96个地热田,在回灌条件下估算可供暖面积28亿平方米,每年折合标准煤5800万吨;在德州禹城、菏泽郓城、淄博张店、济宁兖州等地建立了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示范点。

实施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不仅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还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污染降低了,空气“澄”清了,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好气质”频繁露脸了。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在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中,山东省地矿局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标、新起点。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为城乡规划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安全、生态、民生等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装备、实验室专业优势,挖掘服务深度、拓展服务广度、提高服务质量;把握区位优势,深化融合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深度融合,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地勘单位之间内部融合、区域整合机制,开创全面融合发展新局面。

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为了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山东省地矿局将义不容辞地扛起自己新使命新任务新责任,在新时代继续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