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思考

2018年12月21日 13:14 43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通过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研讨班,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地质人的历史厚重感和归属感,认清了地质调查所处历史方位,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收获很大。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谈两方面思考。

新时代对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提出了新要求

改革开放的40年,是地质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辉煌成就、作出巨大贡献的40年。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新时代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既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资源保障,也要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全方位服务。

(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要求地质调查必须把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资源消费国,能源资源约束趋紧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更高质量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源资源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低碳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大宗矿产需求保持高位,战略新兴矿产需求迅猛增长。因此,地质调查工作结构必须应势调整,持续不断开展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工作。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加大绿色能源供给,加快调查方式转变。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力开展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铀以及锂、铍、钴、"三稀"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的战略性调查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调查,加快推进地质资源潜力、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

(三)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要求能源和矿产地质调查贯彻新理念。

能源和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按照全新的理念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评价,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可靠数据。一是摸清资源家底,科学掌握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供应能力,为矿产资源确权登记和资产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为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和整治修复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大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提供有利勘查区块,支撑油气体制改革。

(四)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机构,要求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

局党组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机构的总体目标,将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命根子和地质调查事业的灵魂,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工作。能源和矿产资源经数十年的勘查开发,大量剩余待发现的矿产资源地质条件复杂,深部资源调查及勘查难度日益加大,一系列基础理论障碍和勘查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问题,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机构作出贡献。

未来一段时期油气和矿产资源调查调整思路和业务布局

局党组提出新时代地质事业必须加快推进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发展动力的根本性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全面落实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布局必须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按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结构性调整。

(一)油气资源调查。立足基础地质调查,突破传统认识,解决制约油气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战略侦查,为油气勘查开发提供接替领域和勘查新区。一是以构建长江经济带勘查开发新格局、支撑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攻坚下游、拓展中游、兼顾上游的思路,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二是以带动新类型石油资源勘查开发为目标,大力开展松辽、鄂尔多斯等盆地页岩油调查。三是以油气资源战略接替为目标,加强北方新区、深层常规油气调查。四是以引领示范油气综合勘查为目标,探索页岩油气、致密气、煤层气等多类型油气资源综合调查。

(二)矿产资源调查。一是实施重要矿产和矿集区调查评价。以锂、铍、铌钽、锆、钴和脉石英等为重点,实施战略新兴矿产调查工程;以铜、金、钾盐、锰、锡等为重点,实施大宗紧缺矿产调查工程;以整装勘查区和重要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为重点,实施重要矿集区矿产地质调查工程。二是实施大型资源基地"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评价,助推形成一批世界级大型矿产资源基地。三是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推动矿产资源的节约、高效、绿色开发利用。四是实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支撑矿产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