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因素制约废铜供应 铜价获有利支撑

2018年11月30日 9:46 40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一、国内废铜市场情况

废铜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六类废杂铜(也称“废六类”)和七类废杂铜(也称“废七类”),其中“废六类”包括1#铜、2#铜,光亮铜等,其品位基本在60%以上,可以被企业直接利用,而“废七类”包括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等,其品位基本在7%-55%之间,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才能使用。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废七类”拆解对地面水以及底泥污染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国内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废铜政策日趋严格是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再生铜和铜加工产量最大的地区,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80%左右废杂铜。长三角地区以浙江台州、宁波为代表,珠三角以广东为代表,环渤海地区以天津、河北、山东为代表,进一步可分为广东(佛山、清远)、浙江台州和宁波、山东临沂、河南长葛、湖南汨罗、河北保定、天津静海等。其中广东、浙江、天津废铜市场废铜主要以进口为主,临沂、保定、汨罗则以国内货源为主。浙江地区企业因规模较大,环保措施较为完善,因而废铜进口受环保影响较小。广东及天津以小作坊为主,受废铜政策及环保影响较大。

二、2018年以来废铜进口情况

海关数据显示,1-9月我国废铜累计进口180万实物吨,同比下降35.01%,今年以来环保部取消贸易企业进口废七类的许可,减少核定进口量以及提高废铜进口标准等,使得废铜进口量大幅减少。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今年作为明年将彻底禁止废七类进口的序幕,市场对今年将严格限制废七类进口有一致预期,因而废铜进口实物吨的大幅下滑无可厚非。SMM根据海关数据测算,2017年全年进口废铜355.76万实物吨中,废七类实物吨占比70~73%,而今年骤减至35%左右。而由于部分企业提前在海外布局将废七类转换成废六类再进口,今年的进口废铜平均含铜量也大幅提升。根据9月数据来看,进口废铜平均含铜品位59.91%。远超历年进口废铜平均含铜量,去年的平均含铜量为36.5%。因此,虽然今年废铜进口实物吨同比减少35%,但金属吨变化并不大。

三、精废铜价差影响废铜供需

废铜消费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用于铜材加工厂,二是再加工为精炼铜。据统计,再生精炼铜和直接利用的废铜总共占铜消费量33%左右。

废铜与精炼铜两者在使用上的可替代性,在精废铜价差收窄明显时,企业相对于废铜更偏好于精炼铜,精废铜各自的需求又反过来影响着精废铜价差。比如今年7-9月期间,随着铜价的持续下跌,精废铜价差收窄至0-500元范围,下游很多铜企更偏好精铜,从而加快了精铜库存的去化,7-9月国内上期所显性库存从约20万吨降至约7万吨,下降幅度约65%。库存的明显下跌助推铜价反弹,精废价差逐步回升,废铜消费会相应转好。

总结:国内禁止进口“废七类”后,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选择在国外建立拆解厂,但这种途径使得废铜成本上升。一方面,企业反映电力及人工成本均高于国内;另一方面,运输及废铜进口标准的提升等抬高了“废七类”的整体拆解成本,同时企业担心海外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增加建厂运营的额外成本。而对于国内废铜企业而言,由于废铜货源偏紧,采购废铜的价格基准较去年明显抬升,如果精废铜价差大幅收窄至300元以下,企业宁愿选择使用精铜。总体而言,国内废铜供应因严格的环保制约预计增量有限,进口废铜因海外拆解成本抬升,将更多依赖铜价上涨所带来的精废铜价差扩大来驱动,废铜在供应及成本端对铜价形成支撑。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