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故事】半亩方塘一鉴开

2018年10月16日 9:33 47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如果说艰苦奋斗精神是融入豫光人灵魂深处的精神血脉的话,那么勋掌铅矿就是豫光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源地。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职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在勋掌铅矿所在地,姑嫂山向勋掌方向延伸的山脉上,至今保存着一方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山顶蓄水池,这就是当年铅矿三级提水供水工程的一个重要遗迹。

矿山的工作是艰辛的,从寻找矿脉、掘进矿洞、矿井开采到运矿、捡矿、粉碎、浮选等,每一个流程的作业都非常辛苦。因位于深山,交通不便,受文化和生活物资匮乏等因素影响,即使在今天,矿山开采依然是艰苦的代名词。

1957年,企业第一代创业者背起简陋的铺盖,来到勋掌姑嫂山脚下。姑嫂山距离勋掌双峰村有2.5公里左右的距离,当时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羊肠小道,路面只有一两米宽。2.5公里只是直线距离,由于道路曲折蜿蜒,实际距离要超过3公里。当时的开采条件十分艰苦,矿石开采工具靠锤錾加炮钎,运矿用的是荆条编成的拖筐,照明用的是老鳖灯。矿洞里巷道最窄的地方宽不足1米,高不过3尺,前进需要匍匐前行。为了把矿石运出洞,矿工甚至把矿石装进布袋里,绑在身上,匍匐着带出矿洞,再用扁担担到几里外的勋掌村,然后用铁轮车运送到县城冶炼。肩挑背扛是那个时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老一代职工是值得尊敬的。曾经看过一张老照片,那是老一辈职工在矿洞口的合影,无论面对多么艰辛的工作,汗水与粉尘的交织,岁月与历史的沉淀,都无法掩盖老一辈职工脸上灿烂的笑容。

如今,走近已经被杂草荆棘淹没的勋掌铅矿洞口,走近那些当年风华正茂、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职工,触摸矿洞刀劈斧凿留下的印迹,听老职工谈笑风生回忆往事,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热火朝天、流血流汗的工作情景。

进驻姑嫂山勋掌铅矿初期,没有专家,没有机械设备,企业老一代职工用双手开辟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当时的济源,刚刚走出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生产条件艰辛,职工吃住也是大问题。住宿最初在勋掌村借用民房,后来在姑嫂山上修建了几间宿舍,吃的是玉米面甚至橡籽、荆籽磨成面做的馒头。

在老一辈职工心中,只要吃苦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他们面临一个横亘在面前的“拦路虎”无法解决,那就是水的缺乏。1965年以前,铅矿开采出的矿粉都运到县城里,生产用水量较少,更主要是生活用水匮乏。职工就用水桶,一担担从勋掌村走3公里多的山路,担水上山,解决饮水和做饭用水。问题是那个时候,担一担水就要大半天时间。到后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选矿等生产需要,靠人力担水已经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为解决这一制约铅矿生产的瓶颈问题,1965年,厂里经过勘探,决定修建三级提水供水工程,从几里外的勋掌引水上山。

勋掌村无私地在村边为铅矿提供了近半亩的土地,用于打井和修建机井房。矿上就在那个地方打了一口深水机井,以机井房为主体,盖了一座独门独院的小院落,看守机井的职工在院里栽植了一些花草。机井打好后,矿上从勋掌往姑嫂山下铺设了几公里长的引水管道,把清澈的地下水从勋掌引到了姑嫂山下。

姑嫂山向勋掌方面延伸的山脉中段,有一处高不足百米的小山头。经过勘测,大家认为这个山头的高度适中,在山顶建一个蓄水池,相当于给整个矿区建了一座水塔,可以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在山头建设蓄水池,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所有的钢管、水泥、青石块,都靠职工利用休息时间一根根、一袋袋、一块块抬上山去。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山上自然是没有路的,老一代职工硬是靠着双脚走出了一条运送物资的道路。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山顶蓄水池终于建成。山脚下也配套建设了一座提灌站,把从勋掌抽上来的水通过提灌站输送到山顶,再通过水管输送到各个矿区和生活区,较好地满足了铅矿生产生活需要。看守山脚下提灌站的职工,在提灌站旁开挖了一个水池,养了许多金鱼,栽种了一些树木,常常吸引职工和当地人在此驻足。

山顶蓄水池蓄满水后,站在姑嫂山顶俯瞰,不由地就会想起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今,这座山顶蓄水池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曾经给予铅矿无尽给养和力量的引水工程,正如老一辈职工艰苦创业的勇气以及生活和工作的乐观态度,都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不能被遗忘的。

回首历史,隆隆的炮声依旧,叮当的钎声不绝,嘹亮的歌声回旋。追忆那段光辉岁月,有多少老一辈职工已去,有多少青春年华不再。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像当年三级提灌站引来的清清水流,永不干涸,泽被后世。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