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故事】破釜沉舟 艰难起“跳”

2018年09月18日 8:41 49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1987年,济源黄金冶炼厂铅金属量生产能力仅为1400吨。工人依葫芦画瓢“土洋结合”设计的鼓风炉坐落在济源的闹市区,一天几次冒大烟,引起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企业几度被迫停产。时值有色金属市场疲软,中央明令禁止小型有色冶炼企业生产,产品卖不出去,仓库里结满了蜘蛛网,企业处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

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提出了“‘四连跳’带动发展战略”(“四连跳”指:经4次扩改,把电解铅生产能力逐步提升至5000吨、1.5万吨、5万吨、20万吨;“带动发展战略”指:依托4次扩改的驱动力,带动化工、煤机、贵金属等多业并举,扩张发展,形成多产业大格局的企业集团),借此跳出有色冶金行业政策限定的“死亡地带”。

金银铅一期扩建工程是跳出行业“死亡地带”的第一“跳”,也是豫光倾尽家当,四处游说募集资金450万元,实现关键一“跳”的重要一步。

1987年3月10日,企业建厂30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金银铅一期扩改工程如期破土动工。厂址位于克井镇柿槟村西北部,东临原硫酸厂,西靠济克公路,占地面积32.18亩。工程概算投资总额500万元,建设周期两年半,金银铅产量设计能力分别为410千克、6876千克、5000吨,新增经济效益87.8万元。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企业成立了扩建办公室,配备工程师、技术员和生产骨干,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汲取兄弟厂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确定了技改方案。为节约资金,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求投资不能突破450万元,并争取把建设工期缩短至一年半。

扩建工作在时间短、任务重、材料缺、资金少的情况下艰难开始。企业自筹资金、自行设计,仅用3个月时间就拿出了整套施工方案,7个月完成土建任务,自制设备1200台件,并于1988年3月19日一次性试产成功,6月份便达到了设计能力。本次扩改采用了对辊碎料、抓手圆盘配料、轨距控制、自动翻锅、反吸风布袋收尘装置等23项国内先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而且工期提前了一年半,共节约资金50万元。

金银铅一期扩改完成投产后,效益十分明显。1988年,公司金银铅产量各翻一番,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729.5万元,实现利税385万元,分别较1987年增长了28.8%和6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职工人均收入增加了17.6%。

这一“跳”,跳离了困境,跳出了光明,将企业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这一“跳”,也为公司后期再次起“跳”、成长为大型企业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彭雨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