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更多彩——记“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金川集团铜业公司张燕

2018年09月17日 8:49 91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在金川集团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位负责稀贵金属研究所的青年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第22届“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金川集团铜业公司研发中心生产技术室副主任张燕。

张燕出生在冶金世家,在金川长大,2004年入党。2009年,张燕从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金川公司贵金属冶炼厂从事贵金属冶炼与精炼方面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及新产品研发工作。3年后,她晋升为贵金属研究中心副主任。

因为热爱 所以存在

张燕自参加工作以来,善于发现问题,比别人更快地找到了“市场的靶标”和可以奋斗的目标。她亲历了金川集团“十一五”“十二五”重点项目技术改造工程以及达产达标过程中的科研攻关过程,其间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及公司级重大科研、技改项目7项,已有10余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2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过程中,她还同时荣获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甘肃省有色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先后获得“陇原青年创新人才”“中南大学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和金川集团“科技新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业绩至上 方法至上

在项目建设期间,张燕与项目组成员一同破瓶颈、解难题,日夜奋战在试验研究现场,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找准了复杂铜阳极泥贵贱金属分离、贵金属富集、精炼及综合回收工艺的可行性正确方法,摸索出最佳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提升了工作效能,实现了项目的达产达标。“金银硒扩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和“金的高效绿色制备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项目的成功实施,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62亿元,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4月,甘肃省科技厅正式授予她所负责参与的金银硒处理生产线“稀贵金属高效利用技术开发产学研示范基地”称号并挂牌。2014年,金川贵金属研究中心被甘肃省科技厅确立为“甘肃省贵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金川集团获批成立“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稀贵金属研究所的负责人。“勤奋刻苦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了项目成功。只知道埋头苦干、不问业绩的‘老黄牛’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更需要能插上翅膀的‘小金牛’。”项目组成员宋鸿儒颇有感触地说。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张燕认为:“没有耕耘,就是没有行动,那必然不会有收获。不论你是运用大脑,还是运用体力,你一定要‘动’起来才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了她创新行动的脚步,她更相信“勤奋是金”。

金川是中国铂族金属的提炼中心,承担着国内90%以上矿产铂族金属的提炼重任,针对铂族金属生产线存在的铂族金属精炼工艺流程冗长、收率偏低等难题,她带领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在国内首次开发了以“萃金余液高选择性脱除铜镍-铂钯与铑铱定向分离-高浓度铂钯萃取分离-高效铂钯精炼”为核心的新型铂族金属精炼新工艺,突破了铜、镍、银等杂质的选择性高效分离关键技术,攻克了铂钯与铑铱、铂与钯的高效分离难题,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分离与精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她主持完成的“金宝山铂钯精矿富集提取贵金属”科研项目,实现了贵金属冶炼技术集成对外推广“零”的突破,解决了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未攻克的技术难题。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业精于勤,荒于“懒”。张燕认为,作为一名稀贵金属专业的研究人员,扎根一线自主学习非常重要。“懒惰是学习的大敌,是工作的大敌,是生活的大敌。一个人的懒惰只是个人的不幸,一个民族的懒惰,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每个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奋进。”张燕认真地说。

针对国内现有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过程存在贵金属直收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她负责承担的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二次资源中贵金属资源清洁再生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以实现贵金属二次资源清洁回收为目标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两年的不懈攻关,现已完成了包括失效汽车催化剂在内的十余种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工艺研发,进入产业化试生产阶段,实现了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对解决国内贵金属巨大的供需矛盾意义重大。

奋斗的青春更多彩。如今,张燕正带着她的团队积极投身到铜贵产业的最前沿,致力于稀贵金属的深度研发,力争为铜业公司“铜带贵、贵促铜,强铜扩贵”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她说,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

责任编辑:彭雨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