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传统策略熄火,新型投资启动

2018年09月12日 8:43 33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近一段时间里,在对白银的行情演变上,传统投资策略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无论是抗通胀主题还是避险事件的影响。买事实空市场的情况比比皆是,就在6月中美贸易摩擦的急转直下,本该由于避险需求激增中涨价的白银,却急转直下。传统逻辑真的失效了吗?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间点上,需要重新审视以下白银的投资逻辑了。

传统策略熄火

抗通胀一直被认为是贵金属的基本属性之一,做了一下测算,在特长期也就是10年以上的周期里,时间跨度是14年,白银的平均年化收益是5.25%,同期的美国通胀年均为2.1%。那么在特长期里,投资白银的收益是可以显著跑赢通胀的。然而在11年到12年银价大跌,美国通胀回落之后,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从12年到15年的三年里,银价表现疲软,而美国CPI在1.5%附近徘徊许久之后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出现通缩。在此之后美国的通胀回升,而银价收益率也仅仅在15年年底到16年二季度有所表现,之后又是持续的萎靡不振。这种分化至今仍在持续,随着美国通胀的逐步走高,银价却止步不前,不再显现出抗通胀的属性,而且近期的下跌已经把白银的价格带回了15年年底的地位,而彼时美国通胀还在通缩边缘挣扎。

避险功能也是贵金属的基本属性之一,在罗列了近30年的地缘政治事件,包括局部战争、恐怖袭击事件和领土争端等,同时对比了当期的白银价格和美元指数变化。发现白银的表现和风险事件没有必然联系,然而,风险事件持续的过程中,如果美元表现疲软,出现窄幅震荡或者明显下跌的情况下,白银会有比较好的涨势。这一点可以理解为,白银的避险功能与美元的避险功能是互为替代品,因此在风险事件出现,并且美元的避险功能不足的时候,那么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就会提升,并同时抬高银价。这是为什么风险事件不一定能助长银价,而如果有较大的风险事件出现时,也会发生美元与白银同涨的情况。

在上面的观测中,白银和美元大多呈负相关,在做了白银与美元的相关性检测后证实,白银与美元多数时间里为负相关,并且在近一年来白银和美元的负相关性关系正在逐渐加强,接近-0.8的水平。

关注美元预期

在银价和美元负相关逐步增强的条件下,尝试通过四个方面对剔除了美元影响因素的避险情绪进行刻画。首先是美联储为了保证美国的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而制定货币政策,但是其对于美国经济的展望和对货币政策的描述难以量化。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可以反映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动向预期的指标进行观测,观察长短期国债利差的斜率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斜率中包含了市场对长期和短期内美联储就货币政策持宽松或者紧缩的态度的预判。

美国国内企业违约风险可以通过使用企业债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进行描述。如果国内企业的经营风险增长,那么企业债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的风险溢价就会攀升,作为对企业债投资者所承受的额外风险的风险补偿。反之,如果市场预期企业未来的经营平稳有序,那么利差就会有所缩小。

美债具有很高的避险属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的宏观风险事件出现时,都会受到追捧。然而,由于美债和美元都代表着美国政府的信用,因此两者会存在相互反馈共同上涨,因此需要在观测美债需求变化的时候剔除美元的影响。采用美债美元比可以在表现美债价格波动中剔除美元的影响因素。另外,同时观测瑞士法郎和日元来了解国际市场的风险情绪变化。

通过构建以上四个模型,对市场的风险情绪进行量化,同时也已经剔除了美元的影响,那么当模型暗示市场避险情绪上涨,白银就会有较好的表现;当模型暗示避险情绪下降,就需要关注银价的下跌风险。

该模型在8月30号出现了10个月以来的第一个看多白银的信号,而且目前白银价格的确处于低位,尽管信号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出现上涨行情,但是至少表明,市场情绪已经发生了变化。

贸易战的影响将会在近一段时间里展现出来,其对经济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互设贸易壁垒一方面会降低进口需求,拖累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影响区域贸易环境;另一方面,降低的出口供应会造成生产商利润的下滑,实质上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会体现在市场的预期上,最终也会反映在经济增速上。尽管美国二季度GDP录得5.1%的高增长,但这种情况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并不多见,因此奢望其之后可以达到更高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特朗普总统挑起的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拖累,只是在数据上的表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经济增长的减速将会引起美联储的注意,而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会进一步增加市场对美国是否能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怀疑。这种情况下市场会预期美联储将会停止快速加息,并在未来有降息的风险,那么美元就会结束反弹,重新走弱。如此一来,白银价格就会随之上涨。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