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汽车:轻的是量,“重”的是什么?

2018年07月13日 9:12 86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发展轻量化汽车,轻的是量,“重”的是什么?把这个“重”梳理清楚,发展轻量化汽车的理念就清晰了。

7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中国国际铝展与2018亚洲汽车轻量化展览会暨论坛上,诺贝丽斯中国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汽车业务副总裁刘清说:“发展轻量化汽车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刘清道出了发展轻量化汽车实际上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轻量化汽车发展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了。

纵观轻量化汽车的发展,最早是从车轮开始的。车轮介于轮胎与车轴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铝合金车轮最早始于1923年的赛车,1958年铝合金车轮技术逐渐成熟,有了铸造整体铝合金车轮,随后有了锻造铝合金车轮。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铝合金车轮。由于制造技术与生产成本的原因,相当一段时间内始终是钢制车轮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技术不断进步,追求汽车轻量化提高车子性能浙成气候。80年代后,铝合金车轮应用增长,目前,美国、日本、欧洲铝合金车轮装车率在60左右%。尽管中国发展较晚,但目前铝合金车轮已达到55%,轿车达到70%。可见,铝合金车轮的轻量化优势已经凸现。

应该说,铝合金车轮逐浙挤占钢制车轮出现汽车轻量化时,只是汽车工艺技术的进步,此时或许还没有真正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当轻量化带来车辆自重下降,减少油料消耗,提速加快系列优点时,慢慢的从中看到了绿色环保的价值,于是,催生了汽车轻量化的进程。正如工业和信息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余薇在致词中说,面临能源紧缺与环保要求的现状,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油耗的必要手段。她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应用,当前要解决好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在发展轻量化汽车中要坚持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的科学动力。构建上下游机制,突破材料工艺轻量化技术,为汽车轻量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证。实质上,余薇谈到了轻量化汽车发展的“重”。

发展轻量化汽车,轻的是量,“重”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汽车工业水平。这次专门举办2018亚洲汽车轻量化论坛与展览,足见全球是在通过汽车轻量化来保护地球的生态资源。论坛上,达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汽车与材料事业部总经理Abey Abraham先生与AluMag Automotive董事总经理Jost Gaertner先生分别在《全球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材料应用前景》、《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以及对于电动汽车的影响》中都相继讲到了轻量化汽车发展的“重”在哪里?

对汽车轻量化“重”的梳理,记者在汽车轻量化展厅看到了我国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可喜变化。已经由铝合车轮逐步朝着整车轻量化方向发展,材料是根据汽车零部件的不同要求,分别用铝合金、镁合金、高强钢、碳纤维复合材料来研发汽车轻量化应用,成果十分显著。中铝集团、辽宁忠旺、忠相铝轮、华阳新材、康得复材、宁波科诺等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以及产品轻量化解决亮点,有了高强度铝合金整体结构、自重轻、使用寿命长、降低运输成本及便于产品后期损坏磨坏更换的城市物流车厢。轿车整体铝合金车厢也在逐步推出。可以说,汽车轻量化展厅现场,各种材料制作的轻量化零部件已经琳琅满目,"轻"已经成为汽车研发的方向,"重"已经成为轻量化立足的基础。

目前,我国汽车轻量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下正成为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自觉行动,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积极面对。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杜道锋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轻量化发展的前景》中说,我国汽车轻量化发展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结构优化设计能力的不足,制约了轻量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高强度钢的应用和成型工艺水平有待提升;三是铝、镁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的适应范围有待扩大;四是先进的工程塑料、陶瓷等材料生产工艺能力不足;五是热成型、激光拼接、液压成型等成型工艺水平不足;六是复合材料之间的连接技术不够成熟;七是轻量化材料成本较高,在中低端汽车产品的推广较为缓慢。

看到了发展汽车轻量化的“重”,找到了发展汽车轻量化的问题,轻量化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了。刘清说,汽车轻量化发展没有最好的材料,只有最适合的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展厅看到一个个整体构造的铝合金汽车货柜,看到一辆辆整体结构的铝合金轿车车体,看到一个个轻材料做成的汽车零部件已经掀开了“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应用”的轻时代。

相信明天,汽车轻量化将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为“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驶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