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市场波澜将起 铜企是通还是痛?

2018年06月14日 8:36 51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2018年6月11日,中信金属集团与加拿大艾芬豪矿业达成协议,将以7.23亿加元(5.6亿美元)收购艾芬豪19.9%的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

事实上,中国铜企持股国际矿业企业并非偶一为之,近年来,中国铜企在不断地扩张中国在全球铜原料市场的版图。近日哈萨克矿业宣布,中国有色金属建设与其订立一份向集团Koksay项目投资7000万美元的协议。那么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全球铜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呢?

2018年全球铜消费态势如何?

铜在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占据重要地位。需求层面上,全球需求看中国。根据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市场,中国消费了全球约50%的铜资源。固定资产、电力投资带动铜需求增速较为稳定。由于受到下游投资增速目前较为平稳的影响,国内铜需求也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除此之外 ,新能源汽车未来也将是铜消费量的一大增长点。根据数据,2017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37.73 万辆,同比增速达到 57%。预计2017-2019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 71.3 万辆、89.8 万辆、115.2 万辆。如果按每辆纯电动车需要消耗 80KG 铜,每辆插电混动车需要消耗 40KG 来计算,17-19年新能源汽车的铜消费量将分别达到 5.36 万吨、6.77 万吨、8.72 万吨。

另一方面,国外各大车企也纷纷转向新能源汽车,挪威、荷兰、印度、德国、法国等国家也分别宣布未来将逐渐禁售燃油车。因此可以认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也将成为铜消费量的一大增长点。

2018年全球铜供应是否能迎头赶上?

世界金属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1-3月全球铜市供应缺口为15.8万吨,低于2017年全年的23.5万吨缺口。 1-3月期间报告库存增加,较2017年12月末高出30.2万吨。

同样据世界金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490万吨,较2017年同期增加3.9%。1-3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58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中国和智利增幅显著,分别为增加7.4万吨和2.5万吨。

市场研究公司BMI Research(BMI)在3月份发布的铜市场研究报告“全球产业概览”中预计,未来非洲铜行业将出现积极增长。此外,随着价格的继续上升,非洲铜采矿业项目开发将有所回升。在刚果(金)、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新的铜项目正在进行,这表明铜采矿业在非洲将继续增长。预计铜行业平均年增长率为3.6%。

据称中信金属集团还将提供1亿美元贷款来发展艾芬豪矿业在南部非洲的项目,并为著名的刚果(金)Kamoa-Kakula一级铜矿开发与勘探提供融资。艾芬豪矿业正在推进位于南部非洲的三大主要项目位于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地带北部的Platreef铂族金属-镍-铜及金矿勘探区矿产开发;位于刚果(金)中非铜矿带的Kamoa-Kakula一级铜矿勘探区矿产开发和勘探;同样位于刚果铜矿带的高品位Kipushi锌-铜-银-锗矿改善工程。

Kamoa-Kakula项目通过估算被确立为世界五大铜矿床之一,在世界十大铜矿床中拥有最高的铜品位,遥遥领先其他矿床。早期发现的Kamoa勘探区和随后发现的Kakula勘探区仍具有重大的扩展潜力。

2018年铜后市有望腾飞?

必和必拓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综合考察传统应用领域和新兴技术领域供需,未来铜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大宗商品,并列举出看好铜市场的十大理由,包括铜矿品位逐步下降、缺乏成功的勘探大发现、项目投资风险、水资源短缺、合理的市场波动等供给侧和中国消费、印度崛起等需求侧以及能源需求电气化、交通电气化、风能和太阳能等技术趋势。

淡水河谷CEO时华泽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谈及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战略时表示,因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未来将逐渐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并将逐渐加大对镍钴铜等金属的投资开发力度。

在目前全球26座超级铜矿中,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等公司参与了8个超级铜矿的投资,其次是智利,其公司参与了7座超级铜矿的投资,中国近邻日本也直接参与了6座超级铜矿的投资。

2018年全球铜价是否会应势上涨?

需求不断攀升为铜价形成了上涨支撑,但除此之外,地缘冲突的持续加剧与全球供应中断事件例如世界第一大铜生产国——智利的劳工谈判,也可能推动铜价继续走高。

持续的地缘冲突在打压大宗商品的同时,作为战略物资,铜、原油以及避险物资黄金都有上涨的可能。为此在刚刚举办的LME年会上,也是有44%的嘉宾认为铜是2018年下半年最有上涨潜力的金属。

铜消费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的铜消费增长进入到稳步增长阶段,在全球铜市场上,中国企业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彭雨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