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记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组

2018年05月08日 9:21 73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硬质合金   作者:

今年一季度,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产品销量同比增幅超过了30%,销售收入、考核利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压制是合金生产的主要工序,努力增产量、降成本、提效率,我们要争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推动分厂高质量发展。”该分厂压制组组长许英自豪地说。

做创新工作的先锋

“创新自硬,精业长城。”做专、做精、做强产品,是自硬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喷嘴、密封环两大类高端产品占到了压制组总产量的26.6%,涉及90多个型号,原有异压工艺生产的交货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此,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在压制组积极推进自压工艺转化,2017年,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自压比例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密封环、合金球、大制品共40多个型号成功实现了自压生产,班产量提升2.5倍。并引进了带机械手压机,强化了装备保障,提高了产品控制精度。

只有把先进的装备与优秀的队伍相结合,才能发挥提质增效的乘数效应。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组组长许英、技术员华永秘、国家级技师刘雪松、公司级技师杨华,在班组骨干技师陈建、廖利金的共同配合下,集中力量对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的重点产品存在的压制缺陷进行重点攻关,大家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试验,不断解决表面裂纹、掉边掉角、尺寸精度差等问题和缺陷,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推动了异压到自压工艺的转换。

特别是密封环产品形状复杂,齿部密度不均匀,台阶R处应力集中,如果装料不均匀、脱模稍有倾斜,就容易产生裂纹。他们通过重新设计自压模具等措施,成功实现了自压生产。原先带槽、带孔、带导角的产品,大多数在压制工序就能一次批量成型,不需要后期加工。这样既保障了交货期,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废品率降低了0.2个百分点。

做降本增效的先锋

许英拿一个阀球产品给笔者看,“以前的压制产品是一个实心球形,现在则是中空的,中空的尺寸不需要后期加工。这样就可以节省中间的很多物料,降低了成本。”许英说。至今减少毛坯余量的套类零件、喷嘴、密封环等产品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位尺寸均由压制成型,有的密封环甚至取消异型加工或深加工磨削工序,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班组近两年共改进25套模具,减少加工余量5%,累计节约了126万元。

在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组,减少加工余量,仅仅是降本增效的措施之一。

以前,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组有3台专用产品的自压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班组骨干积极想办法,对压机进行通用性改造,设计更换能压制通用产品的配件,使之重新上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技师杨华发现形状复杂产品的压制模具安装调试时间长,废料多,他主动记录试压时的压制参数,填写在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上给现场操作员工使用,从而减少了调试废品。

“推动降本增效,要靠全体员工的力量。”许英介绍,组员过去一年共提合理化建议123条,其中亮点建议有10条。通过员工的献计献策,班组解决了部分产品毛坯分层、裂纹、冲头磨损的问题,节约10万元;通过试验把库存300多公斤的呆滞原料充分利用,减少了5万元的占用;扩大配件通用性,提高专用设备利用率3倍;开发多孔模具11套,提高了生产效率等。

做提升效率的先锋

“一专多能,学以致用”是自硬公司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压制组用实践证明,每一个员工都有独门绝活,兼具多岗作业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早期,班组的工种有自压、异压、冷等静压、压保、异加等多种,但是组员的操作技能较为单一,学习新技能的意愿不强,班组长经常遇到排兵布阵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坚持软硬兼施,推进一专多能培训。”许英说,所谓软办法,就是开展师徒结对,班组对徒弟和师傅都设有专项奖励金;所谓硬办法,就是对全体组员每月实施产量、质量、能力等综合打分排序,并与薪资分配捆绑。技能单一的组员,不但奖金拿得少,还经常挨批评,感觉很没面子。

杨华属于班组“有独门绝活的老师傅”,他积极参与轴套类零件的多孔模开发,推动班组生产效率提升。金勇则是“兼具多岗作业能力的新人”,熟练掌握了数控加工和冷等静压,还是异加组的操作能手,但军、游利平不仅会异压还会自压、数控加工。目前,班组有90%的员工会操作两个以上工种,员工的机动调配性得到了加强。去年,班组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倍。

“这是一个新时代。硬质合金行业装备、技术、产品的升级速度很快,我们压制组职工观念、素质、能力、干劲的升级速度也不慢,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完成分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自硬公司精密零件分厂厂长吴翔说。

(李群)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