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铅矿:坚持“1234”培养模式 打造人才强企升级版

2017年11月14日 9:57 53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唯有人才,才能创造。人才,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内在驱动力。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人才基于企业,特别是基于国有老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厂龄超过60年的老国企,历经了诞生到辉煌,再到低谷的过程。该公司自2011年并入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来,通过深化改革、管理升级、技术改造等举措,实现了扭亏为盈,迎来了新的生机。当前,该公司正处于进则“柳暗花明”、退则“涛声依旧”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为此,紧扣“铸百年企业”的愿景,坚持“1234”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人才强企升级版成为澜沧铅矿的当务之急。
  做好“一个设计”:
  紧扣战略打造人才产业链
  澜沧铅矿在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资源拓展为第一战略,坚持‘一元为主,适度多元’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老厂深部资源接替工程、生物产业项目等五大项目,着力铸造百年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既体现了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期间人才工作的突出主线。要以此作为人才工作落脚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按照实现规划战略目标确定人才工作任务,倒排时间表,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咬定目标,持续发力,打造一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并进的人才产业链。
  抓住“两个关键”:
  以改革和创新激发人才活力
  全方位打造人才强企升级版,关键在改革与创新。为此,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抓住“改革”和“创新”这两个关键,围绕顶层设计,大力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建设新突破。在改革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和业务流程再造,科学设置岗位,推行岗位动态管理,实行以岗定薪取酬,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推动“论资排辈向能力、职务向职责、级别向岗位”3个转变,建立起符合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在创新方面,以人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创新为方向,以人才能力提升和人才使用效益为目标,全面系统创新人才培育、使用、交流、评价、激励、竞争、服务等7大机制,着力形成“机制、制度、流程”三位一体的人才管理体系。
  完善“三个平台”:
  打通人才成长成才渠道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三个平台”,打通人才成长渠道,助推成才。一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认真落实云南冶金集团(母公司)和驰宏公司的“十三五”人才战略规划,科学制定公司人才工作中长期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有效对接。特别是要突出“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建设理念,采取“人才+项目”“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积极采取外引内培、师带徒、干项目等措施,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渠道。二是完善能力提升平台。以能力为重点,统筹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分类搭建能力提升平台。着眼党政人才队伍的行政效能提高,侧重搭建在职学习、培训和多岗位锻炼等平台;着眼经营管理人才的创业能力提高,侧重搭建内外交流、离岗进修等平台;着眼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提高,侧重搭建技能比武、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平台;着眼职工队伍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侧重搭建师带徒、岗位练兵等平台。三是健全职业发展平台。推行管理、技术岗位分设,畅通人才职业发展的多条通道。推行人才职业生涯管理,开发职业生涯导航系统,形成人才岗位职级体系。积极引进全员职级管理模式,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旧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践行“四个坚持”:
  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需要澜沧铅矿全体员工统筹兼顾、创新作为,重点践行好“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该公司党委要从“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不断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党委书记要保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高度自觉,亲自抓人才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坚持统筹推进。坚持自上而下,统筹推进的工作模式,即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力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纵横”线上政策、人才、项目等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深度合作,重在引政、引资、引智、引技,为我所用,激发各要素的“共生效应”。“纵线”即指地方政府部门及云南冶金集团和驰宏公司;“横线”即指云南冶金集团和驰宏公司所属的企业。坚持文化聚心。公司地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具有先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和拉祜族文化的相融,传承与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磁极”,吸引、凝聚人心。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