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镍行业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7年09月25日 9:20 77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2017年度中国镍行业交流会”于9月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际镍协会主办,围绕“镍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等主题,邀请了诸多优秀的国内外专家进行讲解,分享全球经验和本地智慧,创造一个让镍价值链参与者深入讨论的机会。国际镍协会健康与环境公共政策总监Veronique Steukers博士出席交流会并致辞。国际镍协会市场开发总监Nigel Ward、国际镍协会Mark Mistry博士、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何孟常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镍应用概述-全球情况介绍》《镍全生命周期:信息、事实、数据》《镍全生命周期: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效益》《中国循环经济政策进展》《镍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的报告。会议由国际镍协会法规政策经理陈伟超主持。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第三年,现在重申镍的重要性恰逢其时。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因此需要大量含镍材料创新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下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Nigel Ward就镍在全球应用和实践情况作了全面的综述,众所周知,镍广泛应用于建筑、食品、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供水、能源等各个领域;他表示,目前在人口地区性增长的全球大趋势下,镍与包含在能源、建筑交通、供水等领域的市场发展项目高度契合。而目前国际镍协会在全球致力于供水、不锈钢钢筋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等项目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Mark Mistry共作了5个小节的重要报告。在镍的事实和数据报告环节,他主要讲述了镍的性能、可持续发展、全球镍的流量、中国镍价值链以及建议库存等几个方面。在镍原料的当前以及未来可用性环节,他分享了镍是否用尽、镍能否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中国未来镍供应是否能够得到保证、镍未来的矿床在哪里四个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镍的生命周期效益与回收利用环节,他阐述了金属回收、回收的好处、回收利用率、如何改进以及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报告主要从镍的生命周期数据环节,围绕生命周期数据的相关性、镍和铁镍合金、镍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和展望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最后,Mark Mistry博士从“世界最长桥墩的生命周期评估和生命周期成本”案例展开,详细介绍了“关于不锈钢钢筋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案例研究”。
  刘文强就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目标和思路、产业实践和政策的进展作了全面的介绍。他指出,伴随着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加剧发展和规模空前的资源转化,工业革命形成了线性模式的发展方式,随之也出现了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目前的环境形势要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从而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刘文强着重提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资源利用流程角度探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有四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二是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三是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四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其中针对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依托若干家企业开展试点;在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中体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内涵,拓展功能,实现各行业的转型升级。并确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再制造等4个重点领域,依托17家单位(企业)开展试点。到2020年的目标是: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75%,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21亿吨,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并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
  何孟常概述了我国镍污染在土壤、水和空气等领域的情况,以及相关标准,强调了在采选领域过去造成严重污染问题,有待解决。他介绍了我国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地表环境、食用农产品产地、温室蔬菜产地、工业企业土壤等领域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即将颁布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镍的相关指标。同时,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镍冶炼)、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清洁生产标准、镍选矿行业、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北京市)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都对我国镍有相应标准要求。
  Veronique Steukers表示,镍的使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镍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镍充足的储量和金属中较高的循环利用率也确保了镍资源的供应能够满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需求。而作为镍最大消费量的不锈钢行业来说,不锈钢的生命周期长,回收利用率高,不管从环境还是成本来看,大量使用不锈钢对人类、对社会、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中国对于镍在全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一套科学严格的管控体系,相信镍在中国的合理使用会有光明且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