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恩菲青年

2017年08月16日 9:26 23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记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三维协同设计团队

 

 

    三维设计作建筑信息化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应用的重要一环,引领着设计技术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集成化、高效协同的技术方向。三维设计不仅是二维应用软件到三维设计软件的改变,更引领着“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蓬勃发展大背景下,设计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大变革。作为有色行业领军企业,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知BIM技术和三维设计对工程项目的意义,提前研判三维设计对工程公司转型带来的市场影响,多年前,就勇力潮头为天下先,高度重视,强力推行。

    也正是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升级的大背景下,公司于2011年建立了年轻的三维协同设计室。科室创立之初,团队核心成员仅为8名应届毕业生,不仅缺乏工作经验,对于三维设计的了解也有待深入。但是,就是这样一群初出校园的年轻人,不畏艰辛地学习着三维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并在新鲜血液不断涌入的过程中,逐步涵盖了设备、管道、建筑、结构、总图和后期制作等专业,成为公司颇具特色的青春力量,也在持续推动三维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担起了重要的责任。

    在工作当中,科室内员工秉承中国恩菲的光荣传统,遵循新老互助的原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最初的三维建模、后期渲染、视频制作,到现在可运用三维设计流程出图,年轻的团队迈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新台阶。在开展自身工作同时,还以公司战略为统领,积极举行三维设计培训,为公司持续推行三维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初出茅庐

    科室成立之初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将广西防城港铜冶炼项目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科室员工与各专业积极配合,收集图纸、构建模型,使项目能够更为立体化地展现,并在施工前解决了部分碰撞问题,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通过这个项目,科室成员积累了一定的三维绘图经验,可以分析各种复杂图纸并将其转化为三维模型。其时,科室的三维设计方式仅停留在用二维图纸翻三维模型的阶段,三维设计的优势并未明显突显。

    经过时间的磨砺,2012年初,三维协同设计室启动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流程设计项目:蒙古国前巴音钼矿。公司坚定要用三维设计化流程与规范出施工图,这使三维协同设计室这个年轻的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接到任务后,他们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终于有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但随之带来的迷茫感更为强烈——三维设计流程出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程规范呢?当时,公司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面对困难,这些年轻人没有胆怯与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查阅出图规范与标准,请教专业工程师,摸索着前进,最终攻破技术难关,按时按量完成了三维建模、施工图出图、管道轴测图、材料表统计等工作。可以说,这个项目代表了公司实现了从二维图纸建三维模型过渡到三维建模到二维图纸工作方式的转变,把中国恩菲在三维设计领域的技术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

    初生牛犊

    2013年,在加速推动三维工作的大背景下,公司举办了三维可视化大赛。作为三维设计领域的领跑者与推动者,三维协同设计室在大赛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入围的9个作品里中占据了7个席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其中一个作品不仅获得公司比赛的一等奖,还代表公司参加了Bentley创新大赛,并作为大中华区三个入围作品之一,有幸在伦敦Bentley年会上向全球用户得到展示。

    在三维设计日益普及的大形势下,2015年初,结合澳大利亚市场特点和三维设计的优势,部门和项目团队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皮里港氧气底吹炼铅技改项目招标设计阶段,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的尝试。利用模型的直观和精确性,根据运输要求,将工厂拆分成18个模块,充分展示了招投标阶段三维设计用于展示方案的优势。在三维模型基础上,该项目还按照澳洲标准切出了所有配置图。  

 

 

(澳大利亚皮里港氧气底吹炼铅技改项目模块化模型)

    在中冶金吉矿业镍钴精炼项目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艰巨挑战,项目团队为了满足要求,配合业务部门昼夜加班,通宵更改设计方案,制作效果样张图,把节假日献给了工作,最终,又一次出色完成了设计与效果图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转眼又过了一年,2016年,三维协同设计室又参与了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矿项目与南非Gamsberg铅锌矿项目等重要工程。在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矿项目中,更是因为时间紧的问题献出了宝贵的十一假期,最终保证项目顺利招标,并签订了设计合同。南非Gamsberg铅锌矿项目是公司首次直接与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因国内规范与国际规范的冲突,科室首次利用三维绘制P&ID图纸。P&ID作为三维协同设计的重要一环,除了能出P&ID图,还能统计设备、管道、仪表、阀门、I/O等工程数据,并能将图面上所有工艺数据信息匹配到三维模型上。因首次利用这种方式产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经多次讨论与修改后,终达到了业主的初步要求,得到了各方认可,为以后的详细设计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冶新材料项目总体效果图)

    初露锋芒

    自成立以来,三维协同设计室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参与了诸多公司级的重大项目,并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全部依托三维设计出图与统计材料表,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进度与出图效率。在全科室员工的努力下,三维协同设计室荣获2012年度恩菲优秀团队、2013-2014年度中国恩菲青年文明号的殊荣。科室主任秦飞宇还凭借作品《Bentley三维设计平台的组织构架与系统集成》在Bentley行业应用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除此之外,科室内员工王朝阳、刘凯也曾分别获得中国恩菲优秀员工、优秀团员称号。这些荣誉是对团队最大的肯定,也成为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最佳动力。

    如今,公司近半的设计员工都已参与到三维设计中。经过系统化的培训,他们可以熟练掌握多个专业的三维软件。在Project Wise Explorer的协同管理下,运用Bentley Micro Station V8i(基础模块),Open Plant Modeler V8i(管道模块),Open Plant PID(管道P&ID模块),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建筑与结构模块),GEOPAK(总图模块)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日常设计工作。在熟练掌握软件的同时,科室员工还进行了对于Open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管道支吊架模块)的二次开发利用,通过管理、修改软件的后台应用与程序(数据库)使得所绘制的模型组件与信息更加符合国内标准与习惯,现已初见成效。

    当前,在建筑信息化模型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司三维协同设计团队还在努力着,为满足各专业对三维出图的基本要求,解决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打通各专业软件间的数据通道,给工程师提供更多便利;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实现整体设计配合和专业设计协同;为实现工程综合质量和专业设计质量的动态联合优化、全方位优化,他们致力于为创造价值、发挥价值。未来,公司三维协同设计团队将继续在中国恩菲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在三维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的道路中继续探索,为公司早日实现全面应用三维设计而努力奋斗。(孙文逸)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