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缘何能落地生根

2017年04月26日 8:5 24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全国已公示勘查项目25904个,公示率为93.12%;已公示开采矿山62354个,公示率为87.33%。”4月19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一批次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核查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表示。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勇气、智慧和担当。从简单被动的年度检查到科学主动的信息公示,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完全置于阳光之下,带来的不仅是矿产资源监管方式的根本改变,还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那么,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为何能落地生根,“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记者就此进行了探秘。
  “放管服”催生监管方式改革
  近年来,如何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方式改革,促进矿业权人更好地履行法定义务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国土资源部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
  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放管服”(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的决策部署后,国土资源部党组抓住矿产资源监管方式改革这个牛鼻子,于2015年9月29日印发了《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始在矿产资源领域探索实行信息公示制度。
  “我们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行的年检制度已沿袭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以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随着形势的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矿产资源监管工作的需要,亟需通过对监管方式的改革来强化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全过程、全方位和透明化监督。”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应红说。
  事实上,对这一重大改革,国土资源部重视而又慎重,跳出了“就事论事”的圈子,把其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公示和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和有机结合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信息公示制度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管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对推进政府监管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鞠建华表示,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矿山企业高效和综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和矿业权人‘黑名单’制度”,这不仅是适应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好高效利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将对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立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还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以科学有效的“管”来促进更大力度的“放”,从而实现“放”“管”的完美结合和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信息公示制度,能落实矿业权人主体责任,增强其尊重感;另一方面,便于扩大社会监督,避免检查的任性和随意性,提高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利于营造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此项制度,是国土资源领域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项关键举措,对于促进矿业权人诚信自律,强化信用约束,提高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加快矿产资源领域‘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诚信监管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鞠建华说。
  先行先试稳步推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仅靠简单的空洞说服和粗暴的强推硬逼达不到效果,只有让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特别是矿业权人从骨子里感觉到该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带来的积极效应,调动方方面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项改革才能稳步推进。
  据了解,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主要是指矿业权人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中形成的年度信息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矿业权人状况的信息。矿产资源勘查年度信息主要包括探矿权基本信息、探矿权人履行义务信息、当年勘查投资和主要实物工作量、矿产勘查项目合作情况,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求报告的事项。矿产资源开采年度信息主要包括采矿权基本信息、采矿权人履行义务信息、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指标,以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求报告的其它事项。
  知易行难。在短短一两年时间,要创新性地完成如此之大工作量的这项改革并非易事。国土资源部充分认识到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组织管理。同时,为便于矿业权人和管理人员理解和操作,他们还对实施办法进行了细化和解读,编写了实施指南。
  一次好的示范胜过千百次说教。对这项改革,国土资源部采取了积极与稳妥并举的措施,先选定黑龙江、浙江、湖北三省为试点单位进行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树立示范,然后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在推行试点的过程中,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多次指导,及时总结,把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具体承担技术支撑工作,完成公示系统的开发、培训、维护等,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具体承担业务支撑工作,组织业务培训、研讨,开展信息公示工作调研、督导、检查,并负责全国公示信息汇总、统计分析、编制年度工作报告等。
  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搞好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还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对填报、统计和核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公示系统已完成了开发,具备互联网上填报公示、社会公开查询、举报等功能,用这一新的手段解决了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鞠建华表示,2016年,国土资源部还分两批对全国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的省级管理人员超过300人,为全面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浙江省作为全国3个试点省份之一,通过一年来的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介绍,一是地矿信用体系基本建成。建立了采矿权人、探矿权人、地矿中介服务机构和地矿专家四类主体的信用监管制度,发布了2016年度矿业权人信用等级名单。建成了地矿信用信息系统和公示系统,实现了地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用等级等一系列信息公示。二是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基本建立。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建立了矿业权人监管名单,细化了异常名录列入情形。把矿业权人列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名单的情形,纳入到浙江省矿业权人信用等级评价。
  “我省还建立了与矿产督察紧密衔接的信息公示实地核查机制。今年初,厅矿产督察员办公室聘任了浙江省第四批矿产督察员93人,专业涵盖地质矿产、采矿、选矿、水工环、物化探和矿政管理等。”张金根说,浙江省的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顺利推进。截至3月底,全省406个勘查项目完成公示,公示率98.31%;837家矿山完成公示,公示率98.81%。
  三个试点省的成功推进和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在全国全面铺开探索出了成功经验。2017年,信息公示制度由试点转为全面实施,年初的1-3月是第一阶段,主要是矿业权人通过系统填报并公示信息。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加强督导和指导,多次以司函的形式向各省通报工作进展,并对部分地区进行督导。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工作QQ群,随时解答基层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和技术问题。各省(市、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加强培训和指导。浙江、江苏、陕西等省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督促市(县)加快工作进度;吉林、安徽等省厅主管领导带头动员督促,甚至组织技术人员上门主动服务,或召集遇到困难的矿业权人到市(县)国土资源局进行现场辅导。
  “2016年,三个试点省份工作圆满完成。2017年全面铺开后,第一阶段的信息填报公示工作已完成,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鞠建华介绍,截至3月底,全国已公示勘查项目和开采矿山25904个和62354个,公示率分别为93.12%和87.33%。勘查项目公示率在95%以上的省份主要有宁夏、山西、天津、江苏、浙江、河北、青海、辽宁、吉林、湖南、重庆、福建、甘肃和内蒙古等14个省(区、市),开采矿山公示率在95%以上的省份有宁夏、天津、浙江、辽宁、青海、江苏、吉林、湖北和山东等9个省(区、市)。
  扎实落地仍需攻坚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实施以来,总体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鞠建华话锋一转,十分清醒地分析说,一是有些矿业权人对由被动年检转为主动填报信息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的监管方式还不适应,仍坐在家里等待管理部门部署和上门催促,填报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政府成为了改革主体,而企业在一旁看热闹”的现象。二是在去产能中,部分政策性关闭矿山、停产矿山,实际上已不存在但因采矿许可证没有被及时吊销,仍在应公示名单中,影响了公示率。三是少数基层管理部门不适应监管方式转变,主动服务和及时跟踪管理意识不强,督导检查力度不够。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今年是信息公示制度全面铺开的第一年,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强,责任重压力大。各地必须要高度重视,聚精会神抓改革,全力以赴抓落实。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要求,细化管理程序,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明晰操作要求,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鞠建华表示。
  信息公示重在信息的真实可靠。据了解,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每年的4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开始组织抽查。对勘查项目和矿山填报的公示信息,每年抽取的核查比例不低于总数的5%。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通过随机摇号方式来确定抽查勘查项目或矿山名单、选派核查人员后,由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对现场实地核查的结果进行公示。
  “真实性、准确性是信息公示的基本要求和关键。通过信息公示和实地核查,全面真实反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状况和变化趋势,对提供我国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后期的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鞠建华要求,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核查人员库,落实经费,组织好抽查工作。核查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如实记录核查情况,并对核查结论负责。
  为了提高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公示信息实地核查质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和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还专门分批次举行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核查人员培训班。在4月19-20日于杭州举行的培训班上,有关专家分别围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与实地核查、信息公示系统实地核查相关功能、煤炭采选基本知识、矿产资源勘查基本知识、矿产资源采矿基本知识、矿产资源选矿基本知识等进行了授课。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在会议上,还对一年多来实施的公示信息实地核查经验进行了介绍。
  矿业权人是信息真实准确的第一道关口。要确保矿业权人及时准确公示信息,必须要强化信用约束,通过设立异常名录甚至“严重违法名单”来规范约束矿业权人行为。
  “异常名录是一把‘双刃剑’,对管理部门来说,方便了管理,提高了监管效能,但涉及矿业权人的切身利益,一个小小的数据甚至可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必须客观公正,不能出现偏差和失误。地方要建立把关制度,严格管理,明确程序,规范操作,经受起矿业权人的质询和社会的监督。”鞠建华表示。
  上下同欲者胜。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要真正完全实现预期目标和应有的成效还有待时日、仍需努力。我们也坚信,随着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全社会的广泛监督、矿业权人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不断增强,该项制度改革一定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