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掀起利源精制沈阳轨道交通装备项目的盖头来

2017年04月11日 15:57 168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去产能、补短板,铝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怎么走?在加工行业打拼10多年的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果敢地选择了向装备制造业转型,投资百亿元投资建设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项目,从2015年6月开工到2016年10月完成厂房规划建设,占地173万m3的项目,仅用了1年4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工。目前部分深加工车间已投产运行,下半年高铁列车制造出厂已列入计划,被誉为东北工业振兴的“先行军”,沈阳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利源速度再一次令人叹服。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一睹真容。虽说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节,但春天还在赶来东北的路上。公司里新栽的树苗花草,正急切地等待着“春姑娘”为她们“涂脂抹粉”。不过,这里涌动的创业激情,早已让沈阳利源厂区处处洋溢着春暖花开的气息。
  震撼!下半年,高铁列车将直接开出制造车间
  据公司董事长王民介绍,公司沈阳轨道车辆制造及铝型材深加工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达到107万m3,共有30座车间,包括深加工车间8座,轨道车制造车间22座,公辅设施11座,其中深加工五车间于2016年9月投产,轨道车铁路试车线3条,存车线9条,已于2016年底全部竣工。5栋家属楼也已达到全面入住条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气派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5栋高层家属楼在离厂区很远的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成为沈北新区的地标性建筑。已经完成建设的深加工车间和轨道车制造车间,设备安装调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王民带记者来到投产的深加工车间,满眼是各种高大上的机器设备,让人仿佛置身于世界顶尖装备展示场,动辄上百万的崭新三轴、五轴的机器齐刷刷一字排开,像是仪仗队,透着威武霸气。
  “8座深加工车间上半年将全部投产,下半年轨道车车间全面投产,年底就能生产出地铁车和城轨车了。”王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更让人震撼的是轨道车的制造车间。1000米长的牵车台,让人失去了步行的信心;330米长的单车调试车间、总装调试车间、转向架车间和车体车间,“肩并肩”排列,恢弘壮观。地面上赫然铺设的铁轨,提醒记者,再过几个月,喷涂一新的高铁列车将直接开出厂区,那场景,想想都激动不已!“还不赶紧拍照,这场面!”王民看着目不暇接的记者,提示道。
  其实王民自己更是无法平静。不论是机器设备还是管线备件,就算车间的一颗螺丝,在他看来,都像自己收藏的宝贝一样金贵。尽管每天都来转转,可还是百看不厌,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的确,这里凝聚着他太多的心血和抱负。“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车制造企业”王民为实现这个目标殚精竭虑。
  刺激!砸出2个多亿的国际招标会
  毕竟是投资过百亿的项目,对于身经百战的王民来说,依然不敢懈怠。采访的当日,记者正好赶上一场设备国际招标会。在这个名为“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轨道车辆制造及铝型材深加工建设项目招标会议”现场,记者看到了很多“洋面孔”。带着拉杆箱,身背电脑包,风尘仆仆,一看就是刚下飞机,直奔利源而来。
  从蒙皮自动点焊生产线到激光焊接系统,从波纹板缝焊机到激光切割机,动辄百万、千万的设备,让20多家国际知名制造商趋之若鹜。记者从一份开标记录折算表中看到,竞标的单位大部分是来自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设备制造商,还有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企业。虽说是国际标,但一些颇具实力的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也抱着一争高下的心理,前来竞标。
  设备的性能、施工方案等,招标专家都要做仔细的询问。竞标单位则是有问必答,不敢怠慢。当然,最扣人心弦的是投标价、二次报价和最终标价的角力,王民亲自坐镇:“这个包竞争很激烈,快点想好最终报价,慢了就不等了。别因为一分钱不中标。”急脾气的王民催促着。竞标单位也是马上行动,或凑在一起商量,或顾不上时差,国际长途打回总部。记者判断,这样的谈判节奏,既是技巧,也是王民一贯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
  你来我往的几轮报价博弈后,王民果断拍板。有意思的是,虽然经过几轮的杀价,但王民最终的选择,并非是报价最低的那个,很多时候,胜出的是最高报价。
  在设备投资上,王民相信质量和信誉。他告诉记者,对于设备的采购,一看质量,二看信誉,三看人品。他对品质精益求精,但更讲义气,重人情,和他合作的企业,只要能够保证设备质量,讲诚信,重合同,都会是他的回头客。反之,他也绝不留情面。有一家违约企业,这次来竞标,直接被王民拒绝了。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让你们一次违约,终身后悔。”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11个设备招标项目,都是海外企业中标,一共花费超过2亿元。“一场招标会,就花出去了2个亿,很多中标价还是最高的!”这场面令记者啧舌。然而,在王民看来,这钱花得值!产品质量好,装备是保证。
  经营企业十几年,利源一直坚持走设备高端的路线,从熔铸、挤压到深加工车间,从最初创业的吉林辽源公司到现在的辽宁沈阳项目,王民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最好的设备,保证精度和质量,这也正是利源产品金字招牌的诀窍吧。
  快节奏!王民是在和时间赛跑
  这次的采访和过去记者熟悉的方式不同,没有听取公司介绍的时间,没有和员工、中层交流的机会,甚至没有整块的时间采访董事长。记者记录的是处在工作状态的王民:跟着他进车间、主持招标会、陪同省领导调研,看着他在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客户,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让记者对这个把时间按分钟计算的董事长,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来看看记者记录的王民的一天吧:
  7点早餐之后,王民走进了吉林辽源公司的办公室。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完今年两会离京,王民就忙开了,传达贯彻两会精神、跟踪部署沈阳项目进展,直到两周后的今天,他才第一次回到辽源。处理完公务,接近上午10点,准备接待来辽源厂区调研的吉林省长刘国中一行。他带着省长在几个车间参观、介绍生产经营情况。送走省长,已经是中午11点了,为赶上下午沈阳项目的招标会,顾不上喝水吃饭,直接上车往回赶。12点20分,回到沈阳厂区,一进办公室,就有员工拿来报批的单子,几拨人进进出出之后,一看表,已经是下午1点了,错过了午饭时间,王民匆忙扒拉几口快要凉了的饭菜。1点30分,赶到招标会现场,下午5点的时候,在办公室接待了一拨客户,之后,王民带着他们来到厂区,两个车间走完,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被电话催着回到餐厅,饭桌上,他手机一直没停,都是招标企业打来的,还在争取机会,但都被他一口回绝了:“早干嘛去了,现在找我也没有用,会上都定了,改不了了”。借着吃饭的空档,记者抓紧时间提问,“你连饭也不让吃了?”王民开着玩笑。
  他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日出而作,看到天亮了,就起床开始工作。”他说自己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整天着急活做不完。“有时候忙急眼了,就烟不离手。”他说医生常为这事“训斥”自己。
  在员工眼中,王民是个工作狂人,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亲力亲为,技术上的难题,手把手地传授给工人;作为专家型的企业家,他身先士卒,冲在攻关一线。曾经有几个轨道列车配件产品,模具设计遇到瓶颈,王民亲自挂帅,连续作战,最终找出症结,迎刃而解。
  他告诉记者,公司从铸造、挤压到制造一步步爬坡过坎,是装备提升和技术创新使然。瞄准高端,与世界同步,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同时,也引进先进技术,现在苹果系列电子产品用上了利源造,而出口欧美的基站散热器等高技术含量产品都是利源的竞争力所在。
  “我们在石油钻杆内外变径技术上的突破,在行业是独树一帜,独此一家。这个核心技术,别人寻思不出来!”王民自豪地表示。
  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利源的成功源于多年来对技术的专注和不断的转型升级。从2000年铝门窗起步,到工业铝型材和铝深加工产品,再进军轨道车装备制造领域,十几年来,经历了三次转型四次升级,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
  王民常把14家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商的名字挂在嘴边,那专注的样子像是小学生在背诵课文,一字不差。因为这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公司10多年来用质量打下的天下。
  他说,在铝加工行业,每一个产品周期只有3-4年,只有不断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才有生命力。“企业必须要延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王民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艺、质量是他最看重的,也是利源这么多年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的一大法宝。
  爱琢磨,勤思考,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是王民骨子里的基因使然,也是对“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利源精神的一种诠释。他常勉励年轻的员工们,要有追求和志向,否则,将一事无成。要不断学习,技不压身,掌握了一身本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细节决定成败。王民做啥事都规规矩矩,眼里不揉沙子。新落成的职工餐厅里摆放一溜水齐的17套餐桌椅,让他赞不绝口。想必这些餐桌椅在他眼中早已同车间价值连城的机器没有了区别,也需要精准统一;招标会上一家企业的插队行为,让他心生愤怒。在他看来,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既是处世之道,更是企业长久的根基。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正是利源精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和王民推崇的“追求卓越 永不满足”的利源精神高度契合。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
  在王民的计划中,2017年,公司要以打造国际一流产品为宗旨,以辽源基地产品提升、沈阳基地项目全面投产为目标,提高管理能力、工艺水平,使产品全面进入轨道交通、机械制造、建筑装修、电子电力、石油化工、军工兵器、航空航天等七大领域,力争实现利润6.6亿元。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