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今年铜产量波动的因素

2016年10月28日 9:25 42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切片”观察:引发今年铜产量波动的因素
  2015年铜市经历腥风血雨,铜价暴跌肆虐国内铜企利润,为对铜行业进行急求及积极相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去年下半年国内十家大型铜冶炼企业达成减产协议。2016已剩最后一个季度,今年迄今国内电解铜产量是否如愿减少?引发今年电解铜产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减产不及预期 前9月电解铜产量仍增加
  SMM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电解铜累计产量为576.6万吨,同比增长5.74%。主要由于新增产能的投产,如去年新增产能中原黄金冶炼厂、珲春紫金、张家港联合铜业等在今年达到满产,以及去年同期冶炼厂集中检修偏多今年检修量不及去年,此外,今年TC较高令冶炼厂有利可图,冶炼厂仍保持较为积极的生产。
  据SMM调研统计,1-9月国内冶炼厂因检修安排影响的铜产量累计约为19.5万吨,但由于去年冶炼厂集中大修,去年同期影响的产量为21.56万吨,年内影响的产量弱于同期,对供应端影响有限。
  2016年中国铜精矿长单TC为97.35美元/吨,2016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平均现货铜精矿TC96.5美元/吨已超过2015年同期平均的94.3美元/吨。偏好的加工费,令今年冶炼厂仍保持生产的积极性。
  回顾:今年各月度电解铜产量及引起变化的因素
  1月:60.5万吨,环比减8%,同比减3%
  2015年国内部分铜冶炼厂为完成年度计划产量,在12月有加大马力生产,进入2016年1月产量环比出现下滑,其中江铜、云铜、金川、东营方圆、铜陵有色等大型冶炼厂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加上云南锡业、张家港联合铜业在1-2月有安排检修,产量影响较大,故1月国内电解铜产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2月:61.8万吨,环比增2%,同比增10%
  产量环比增加,主因张家港联合铜业、云南锡业在2月下旬产量随着检修的结束得到提升,同时金川集团1月产量在持续减少后,2月得到回升。
  3月:64.5万吨,环比增4%,同比增4%
  环比增加的原因,除2月工作日较3月少两天及张家港联合铜业、云锡铜业检修原因外,3月产量提升更多是来自于东营方圆、张家港联合铜业去年新扩建的产能释放。
  4月:64.4万吨,环比近持平,同比增10%
  4月除大冶有色、中条山检修影响较大外,余下铜冶炼厂开工较为正常。
  5月:64.8万吨,环比增0.62%,同比增16.1%
  产量同比大增的主要因为是去年新增产能如中原黄金冶炼厂、珲春紫金、张家港联合铜业等现已满产,以及去年同期冶炼厂集中检修偏多,基数较低。
  6月:64.7万吨,环比减0.15%,同比增9.29%
  产量增加主因,大冶有色、赤峰金剑等冶炼厂随着检修的结束,6月产量恢复正常,此外,4月投产的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7月:66.8万吨,环比增3.25%,同比增4.4%
  产量增加,主因前期国内大型冶炼厂检修陆续结束,7月产量得以良好恢复。
  8月:64.5万吨,环比减2.86%,同比增0.62%
  产量下降主要因为白银有色、东营方圆、检修,及富冶集团、张家港联合铜业、兰溪自立、南海铜业等炼厂受G20环保影响,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9月这部分影响的产量较难恢复。
  9月:65万吨,环比增0.78%,同比增3.17%
  产量比预期的66.2万吨减少,主要因为东营方圆及富冶集团检修的持续影响,其中富冶集团旗下的江铜富冶和鼎铜业9月几无产出。SMM调研发现,年内一些中小型的再生铜冶炼厂在环保压力、经济效益差、资金压力等因素下,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压制,多维持较低开工水平,部分炼厂出现减停产现象。
  四季度电解铜产量展望
  展望四季度,由于今年大型冶炼厂检修多已完成、四季度铜精矿现货TC有望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上,四季度电解铜产量预计仍将保持增势。
  其中,SMM预计10月电解铜产量为66.8万吨,1-10月累计增5.51%,主因东营方圆及富冶集团两家炼厂的产量恢复,山东恒邦股份12万吨扩建项目9月虽有成品流出,但产量还处于缓慢提升阶段。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