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矿产品价格反弹,矿业复苏任务艰巨

——2016年第一季度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形势综合分析

2016年04月14日 9:30 89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继2015年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跌,并于年底处于相对新底部的基础上,2016年一季度主要矿产品价格整体呈现反弹上扬态势,但是受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和实际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仍然波动不定,且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使得全球矿业复苏任务艰巨。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并于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亮点,但是产业分化严重;特别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化解过剩产能进展时滞约束,采矿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仍然比较困难,采矿业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和增长拉动力继续减缓,投资者对矿业的兴趣和信心继续渐衰,矿业重归辉煌风貌仍需时日。

1

         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矿业复苏任务艰巨
  (一)世界经济在分化中复苏,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进入新的平台区间。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基础稳固,欧洲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日本经济增长势头回落。2015年,美、欧、日GDP分别增长2.4%、1.6%和0.5%,IMF预计2016年美国、欧元区、日本GDP增速将分别回升至2.6%、1.7%和1%左右。二是新兴经济体面临艰巨的结构调整、资本外逃、本币贬值、金融市场动荡等风险,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2015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3.7%、-3.8%和1.3%;IMF预计2016年中国、印度和南非的增长速度分别为6.3%、7.5%和0.7%,俄罗斯和巴西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0%和-3.5%。三是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基本稳定。美国、欧洲发达国家、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大宗矿产品需求基本呈现稳定状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且面临化解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和加强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任务,资源产业链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使得煤炭、铁、铜等大宗矿产品消费基本步入了峰值区间;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强刺激政策,印度、东盟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也难以替代我国过去十年黄金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基本稳定,个别时段甚至可能出现需求回落。
  (二)主要金属矿产逆势扩产动力衰减,能源矿产产量持续扩张。2016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虽然整体反弹,但是总体依然处于底部区间运行,使得整个资源行业承受较大压力,主要金属矿产生产规模扩张动力衰减。一是铁矿石巨头于2015年底开始将产量增速放缓,并集体调整2016年矿山产量预期。其中,力拓2016年产量将增加约7%,必和必拓预计在澳大利亚的产量将增加6%,分别较2015年11%和13%的增幅有所下降;淡水河谷宣布2016年铁矿石产量将从原先预计的3.76亿吨下调为3.4亿~3.5亿吨。同时,英美资源公司也宣布下调2016年铁矿石产量预期,并将旗下南非Kumba公司Sishen矿2016年产量预期从之前的3600万吨下调至2600万吨。二是全球铜矿山在经历2010年-2014年投资持续升温后,2015年生产相对比较稳定,供应约过剩25万吨;2016年一季度,全球未发较大的矿山停产或突发事件,预计全球铜精矿供应依旧延续小幅过剩态势。三是铅锌矿山产量呈现绝对减产态势。2015年全球铅精矿产量预计在50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4%;锌精矿产量预计在131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1.2%。随着大型铅锌矿山资源枯竭,矿山产量将进一步萎缩,其中五矿控股的全球第三大锌矿澳洲世纪锌矿以及爱尔兰Lisheen矿陆续关闭,将影响2016年约50万吨的锌金属产量。
  油气方面,在欧佩克不减产、美国页岩油气产量迅猛增长等因素驱动下,2015年全球石油(含原油和凝析油)产量39.1亿吨,较上年增长2.6%。特别是欧佩克组织,因生产成本优势,2015年原油产量逆势同比增长3.2%。与石油类似,澳洲货币贬值和生产率改进令其煤炭商更具成本优势,导致煤炭商竞相销货而不会减产救市。预计2016年全球煤炭供给过剩将达到4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燃料用煤的超额供给将高达1.2亿吨,约为2013年的3倍。
  (三)主要矿产品价格在相对新的底部基础上整体反弹,市面出现向好现象并不代表矿业开始迈向复苏。在市场资金配置等因素的驱动下,2016年一季度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整体反弹态势,但是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等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波动性因素使得主要矿产品价格将继续承压。一是主要矿产品价格整体反弹回暖。截至3月22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铁矿石(迁安66%干基铁精粉)价格比年初最低价分别回升了54.7%、29.6%,LME锡、锌、铜、铅、镍现货结算价格分别比年初最低价回升29.2%、28.0%、17.6%、13.3%、12.2%,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较年初最低价回升9.9%。二是有色金属产品去库存取得阶段成效。3月24日,铜、铝、锌、铅、锡、镍LME期货总库存量分别为15.1万吨、282.1万吨、43.8万吨、15.8万吨、4415吨、43.3万吨,较1月2日分别减少了35.80%、2.36%、5.30%、17.35%、28.09%、1.96%。三是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勘查融资、矿业并购、矿业金融等领域,市面出现向好现象。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从1月的43.8轻微上涨到2月的43.9,新增资源公告数从1月的1项上涨到2月的3项,固体矿产勘查融资从1月的0.26亿美元上涨到2月的0.91亿美元,多伦多证券交易所110家矿业上市公司所代表的全球矿业指数有所上涨(3月24日该指数为50.28,比1月2日上涨了12.81%)。与此同时,矿业并购活动延续了2015年的积极势头,先后完成了中广核向加拿大裂变铀矿公司注资、澳大利亚Beach能源和Drillsearch能源公司合并等事项,雪佛龙、埃尼公司、道达尔和BP等国际石油巨头2016年将继续剥离非核心油气资产,潜在交易规模估计接近200亿美元。四是主要矿产品价格反弹并未从深层次上改善矿业公司的经营环境。2016年预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石油生产商面临资金链断裂威胁,国际油气公司出现“裁员潮”,其中BP公司宣布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将在勘探和生产部门裁员约4000人,壳牌公司宣布计划裁员1万人;与国际公司类似,我国石油生产经营也采取了保守措施,2016年中石油计划产量下调320万吨,资本支出同比削减约23%;中石化关闭胜利油田4个小油田;中海油计划今年资本支出不超过600亿元,原油产量降至4.7亿桶~4.85亿桶。

2

         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矿业市场继续清冷
  (一)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变,防范经济继续下行面临严峻困难。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韧性、空间、动力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支撑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潜力和条件。一是我国经济一季度在投资反弹、房地产回暖、用电量回升等方面出现许多亮点。1~2月,全国投资增长10.2%,其中新开工投资增长41.1%;房地产市场活跃,投资增长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2%;全国用电量增长2%,财政收入增长6.3%,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22.2%。二是产业分化明显。一方面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其中1~2月电动汽车产量增长1.7倍;另一方面,采矿业、传统制造业比较困难,1~2月国内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5.40%,但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仅增长1.50%,明显低于过去3年4.41%的平均水平。三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行业去产能减亏损、部分企业去库存增投资等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预计2016年GDP将增长6.5%左右。
  (二)主要矿产品生产规模普遍回落,进口贸易分化突出。主要矿产品价格反弹并没有改变底部区间运行状况;与此同时,清洁能源、二次资源供应增长较快,促使主要矿产品生产规模总体回落。一是煤炭、原油、粗钢、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品产量减少(原铝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煤炭产量5.1亿吨,同比减少6.4%;原油产量3411万吨,同比减少0.6%;粗钢产量1.21亿吨,同比减少5.7%;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61万吨,同比减少4.3%。二是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减少或基本持平。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石墨、萤石、镁质材料预计产量分别为10万吨、60万吨、310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6.67%、7.6%、5.9%;高岭土产量90万吨(精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三是清洁能源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天然气产量2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四是锡精矿、铜精矿和铝土矿进口量大幅增长,原油和铁矿石进口量小幅增长,其他主要矿产品进口量下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2月全国锡精矿、铜精矿、铝土矿进口量分别为8.11万吨、262.9万吨、852.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6.37%、55.94%、51.89%;原油、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5849万吨、1.5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26%、6.12%;煤炭、镍精矿、铅精矿、锌精矿进口量分别为2084万吨、167.1万吨、22.5万吨、45.6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6.92%、20.46%、10.74%、6.97%。
  (三)矿业效益持续下滑,矿业热情继续回落。一是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采矿业亏损81.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85.8亿元),同比下降121.1%,相对制造等行业明显处于劣势状态。二是效益下滑促使矿业热情全面降温,有效探矿权、采矿权数量持续下降,矿业市场进一步清冷。截至2月底,全国有效探矿权和登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6.9%和10%;有效采矿权和登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9.7%、1.0%;出让采矿权和出让价款同比分别下降9.6%、16.8%。三是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90亿元,同比减少29.56%;其中,油气开采业、煤炭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回落较大,1~2月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59.08%、30.48%、31.92%。
  矿业发展进入“洗牌”新阶段,资源治理成为共识
  (一)投资者对矿业的兴趣和信心渐衰,矿业公司间的兼并重组将不断涌现。2015年至今,矿业市场始终弥漫着一份悲壮与决然的气氛,矿业公司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状态,资产市值出现大幅缩水,负债率大幅提高,资产结构等弊端浮出水面,造成了投资者财富的流失和信心丧失,出让资产“打折甩卖”、破产重组是许多中小矿山面临的必然选择,但是这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矿业发展的自身问题。未来,随着我国资源的消费结构、空间利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配合实质性消减过剩产能的需要,矿业公司间的兼并重组(包括境外并购)将不可避免,中冶集团并入中国五矿只是国内大型矿业公司兼并重组的一个开端。
  (二)联合减产应对冶炼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有色金属行业陆续开展了联合减产行动。2016年,锌行业计划联合减产精锌产量50万吨;铜行业计划联合减产精铜产量35万吨,并决定未来几年不再扩大产能;铝行业计划联合减产氧化铝生产规模700万吨/年,并建成产能至少在1年内暂不投运;锡行业计划联合减产精锡产量1.7万吨。二是以煤炭为先锋的化解产能过剩攻坚战有序展开。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任务、作出部署。1~3月,全国注销煤炭采矿权130余个,注销产能1100余万吨。据测算,假如产能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全部退出,预计可化解产能8.4亿吨,基本可以满足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这些联合减产计划及煤炭产能注销的力度与实际产能相差很大,决定了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全球资源治理多方位展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资源话语权日益突出。一是积极打造国际能源共同体。1月,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文章,提出双方应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互惠伙伴,打造长期稳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在埃及和伊朗的国事访问中也特别强调,中国和中东各国要共建“一带一路”,拓宽合作渠道,加强能源合作,推进“油气+”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潜力,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二是通过治理促进市场有效运行。3月,俄罗斯普京总统亲自协商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家联合对原油减产,积极抵制低迷时期增加产能、扩大产量,以占领市场份额为目标的非市场机制行为;同时,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提起反垄断诉讼,美国对委内瑞拉的石油投资腐败案提起诉讼,积极修复市场失灵问题。三是中国在全球能源资源治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国签署新的《国际能源宪章》,代表着一些投资可以进入国际仲裁,能够更多更好地参与全球能源资源治理。
  思考与建议
  (一)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中国要做全球资源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原则,主动参与全球资源治理。一是建设开放的朋友圈。在全球资源治理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建立开放的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治理开放式研讨创新,持续召开并扩大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影响力,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实干的“朋友圈”。二是构建共赢的命运体,力争形成全球矿业复苏的共赢局面。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的力度,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乃至全球矿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三是做有担当的大角色。在当前全球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建议用矿产品进口环节增值税建立支持企业海外资源投资基金,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并通过境外并购等途径,积极获取海外能源资源。四是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事务。保障资源有效供给离不开国外市场和矿产品贸易,而贸易规则等具体事务往往由国际组织机构制定,并影响在全球资源领域的话语权,建议积极参与国际资源组织机构事务,进而直接有效参与全球资源治理,为有效保障资源安全作出常态化的直接贡献。
  (二)积极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做好“减法”,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味排斥传统产业,而是要分情况、分类别,进行针对性处理。第一类是煤炭资源,重点是要优先化解资源劣、成本高、安保差的中小型煤矿产能,但是要与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产能的释放速度衔接好,不能影响能源供应安全。第二类是铁、铜、铝、镍等短缺金属矿产资源,重点是化解冶炼环节的产能,正规合格矿山的产能非特殊原因力求不化解。第三类是钨、钼、稀土等传统优势矿产资源,各环节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对全产业链各环节做“减法”、去产能,但是要保证对国际市场具有应有的调控能力。第四类是铅等个别环境损害较大且有替代资源的矿产,随着二次资源的累积释放,并配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先重点化解发达地区及生态脆弱区矿山的产能;同时,冶炼环节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
  此外,在供给侧改革和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严防部分钢铁、有色等产业资本在结构调整中转投其他产能尚未过剩但产业规模较小的稀有稀散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行业,防止造成次生性产能过剩的被动局面。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