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破位 有色金属“点赞”有点急?

2016年02月09日 10:42 59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在美元大跌、原油反弹的背景下,乐观情绪正蔓延至整个商品市场,尤其是有色金属板块。文化有色指数自1月13日以来,累计涨幅已达7.82%。
  “近期商品的一致性走势越发明显,说明市场情绪正悄然的发生变化。”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李野说道。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有色金属反弹多归于空头回补提振。前期金融市场动荡,吸引了很多空头抛空,而在市场气氛好转的时候,基本面尚没有特别改观,且市场将马上迎来春节模式,年后由于商家初七之后才会陆续回归市场,下游消费转好还需要时间,因此短期有色金属反弹空间将有限。
  美元破位 有色金属重拾旧山河
  “刚经历年初的大恐慌,没想到有色金属就出现这么强劲的一波反弹,基本收复了年初的跌幅。我是踏空了,错过了做多的机会。”一位期货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16年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便被恐慌情绪笼罩,有色金属也普遍回调。1月4日至1月12日,沪铜主力1604合约下跌5.16%,沪锌主力1604合约下跌8.07%,沪铅、沪铝、沪锡和沪镍主力合约分别下跌3.98%、2.36%、0.99%和6.63%。
  但1月13日以来,有色金属板块便由沪锌、沪铅领涨发动了一轮持续反弹行情,沪锌、沪铅、沪铜、沪铝、沪锡和沪镍分别上涨12.82%、11.87%、5.58%、3.37%、7.94%和5.14%。
  “隔夜美国1月ISM服务业表现不及预期,令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担忧,更降低了其3月加息预期,美元指数承压重挫1.68%至97.2点附近,亚市美元指数反弹幅度有限,现交投于97.4点附近。此外,国内A股延续震荡反弹。行业资讯方面,据委内瑞拉油长称,伊朗和俄罗斯等六个产油国支持召开紧急会议,引发市场减产预期,隔夜美原油主力飙升10.23%,带动以铜为主的基本金属强势反弹。”瑞达期货分析指出。
  easy-forex易信总部中国区首席交易官孙宇表示,隔夜外汇市场风云突变,酝酿许久的突破行情终于到来,而结果是美元指数选择下行破位。尽管日内的ADP数据相对利好,但是美元还是兵败如山倒,而此前一直承压的大宗商品则展开逆袭。
  需求沉珂是病源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美国就业增长一直非常强劲,去年12月新增非农就业达到29.2万人,截至12月的3个月平均新增人数达到28.4万人。不过一项指标显示,这一增长趋势即将开始放缓。
  “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现在的金融环境较去年12月份会议时已经大大收紧。”周三纽约联储主席达德利的讲话极大地打消了市场对3月份继续加息的预期。
  昨日,高盛修正了对联储加息的预期,预计联储在3月15-16日会议上不会加息,而是在6月份第二次加息,但仍预计联储今年还将加息3次。
  “有色金属短期有反弹,决战在3月。”海通证券指出,如果美国上半年不再加息,欧央行3月加码宽松再得以兑现,那么全球金融市场或迎来难得的喘息窗口,这样的喘息窗口是有色金属今年难得的反弹时机。
  来自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预期也为有色金属价格的反弹带来一定利好。招商证券分析师徐张红表示,供给侧改革主题投资机会进入政策开始落实的阶段,由于煤炭钢铁行业体量大,最艰难,所以目前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行业,投资者也可能主要关注这两个行业。但有色行业如铝等基本金属实际上也严重过剩,接下来依然会推进去产能。
  前途光明,但过程却可能坎坷。西部期货分析师韩伟伟表示,2016年将是经济增速常态放缓,经济转型继续进行,政策积极稳健微调,改革红利继续释放的一年。总体来看,宏观数据显示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旧较大,这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无疑是最大利空。
  以铜博士为例,西部期货分析师谢栩指出,主导铜价走势的因素仍然是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引发的对铜需求疲软的担忧。需求疲软是制约铜价的根本原因。供应端减停产的风潮或使铜价后市迎来转机,全球供需过剩格局将出现缓解,长期来讲为铜价提供底部支撑。但供给减少难敌需求疲软的趋势也将维持较长时间,铜价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临近春节,铜价延续区间震荡行情,应警惕长假外盘波动风险。春节后,将逐渐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关注下游消费好转情况,预计旺季不旺的概率较大,若消费难以明显改善,铜价将继续探底,反弹高度在37000元/吨附近,逢高沽空思路不变。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