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国家深海采矿工程先机

长沙矿山院成功竞标富钴结壳开采规模取样可行性项目

2016年02月04日 8:54 74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近日,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申报的“十二五”国家大洋专项——“富钴结壳开采规模取样可行性及装置研究”项目,通过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2015年12月24日签定合同。据项目负责人、长沙矿山院海洋所吴鸿云博士介绍,该项目总经费1045万元,其中,国家大洋专项经费875万元,自筹经费170万元,研发周期为2年。
  海底富钴结壳矿是大洋底部最具吸引力的矿产资源之一,生长在水深500m~4000m的海山、岛屿斜坡上,富含钴、铂、镍、锰、铜、铁、磷、钦、锌、铅等战略物质,钴的平均含量最高,品位高达0.8%~1.2%,最高可达到2%,较陆地原生矿高几十倍,铂平均含量高于陆地相应矿床的80倍。根据调查结果,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都分布有大量的钴结壳矿藏,富钴结壳矿床潜在资源量可能达到10亿吨,钴金属含量达数百万吨。近30年来,世界多国陆续开展了深海底富钴结壳矿产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工作。2014年4月29日,大洋协会代表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国下属,专门负责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组织)在京正式签订了国际海底富钴结壳矿区勘探合同,并将在未来15年内开展资源评价、环境调查、采矿和选冶系统开发与试验等工作。
  当前,我国深海采矿停留在试验室阶段,尚未开展深海采矿规模化的技术能力验证,还没有形成深海采矿业产业化的协同工程体系,在深海采矿能力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
  长沙矿山院作为深海采矿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发起单位,近30年的持续研究与开发,研发了集矿机和钻机等标杆产品,取得了主导135米水深的部分采矿系统湖试、初步打通我国深海采矿系统流程的标志性成果。
  富钴结壳开采规模取样可行性及装置研究,面临着极大的技术瓶颈。富钴结壳的开发是一项极具技术难度的系统协同工程,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高度智能化等显著特点,需连续的投入与持续的研究,攻克极端环境下的采、集、输、运、炼、控等关键技术及其装备,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和海工装备的综合实力。富钴结壳现场规模取样装置,作为一种新研海底采矿实验车,将在富钴结壳合同区4000米水深现场行走、采掘并采集矿体,一旦成功,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在4000米水深的富钴结壳区成功开展采矿试验的先驱者,并将突破我国富钴结壳开采技术瓶颈,为抢占国家深海采矿工程先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使该项目竞标成功,吴鸿云博士等科技人员,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多年顽强拼搏的技术积累,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出了最完美的方案。从2015年11月下旬,接到大洋协会发布的“富钴结壳开采规模取样可行性及装置研究”立项指南,到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直接迈向4000米深海,开展试验开采,因技术难度大,涉及技术类项多,需详细分析对应技术指标并解析相应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合作伙伴,完成项目总体方案设计,据此编写实施方案。最终在广州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该院提交的实施方案以88.3分从其他三家竞标对手,即上海交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脱颖而出,领先第二名3.8分。
  该项目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杭州墨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合同签订后的第四天,长沙矿山院2015年度260万元大洋专项经费已于12月28日拨付到位。(谢乐平)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