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百成院士:原型制造能力空缺是突出问题

2015年09月26日 11:19 52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日前在出席“2015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时表示,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与科研体制的错位是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他指出,科研院所的改制,把一大批为行业服务、研究共性技术的机构变成了企业,导致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此外,中国目前存在误区,应该分清哪些技术是由国家支持,哪些技术是由企业解决,由国家支持的项目应该实现技术共享;且科研院校与企业应该有分工也有合作。
  创造创新过程可分为: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实验室试制、原型制造能力、生产条件能力、生产率示范等6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是高校、研究院校的强项,第五、六阶段是企业的强项,中间的实验室试制、原型制造能力的空缺就是目前突出的问题。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等联合发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中提出建立“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其目的就是为了填补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和商业化生产之间的空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开头如此写道。
  《中国制造2025》中也深刻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三大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三是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如何应对?《中国制造2025》已经指明了方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上海交通大学肖成教授在发言时也表示,我国技术科研与应用结合度不够,亟需解决资金体制的问题和观念的问题。他指出,在热障涂层研究方面,由于目前国内高校与工业界之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导致研究进展缓慢。肖成认为,这是由于二者都侧重于热障涂层的制备与工业应用,两者之间存在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而这种情况与美国、欧洲的情况截然相反,它们的科研机构更加注重热障涂层性能的表征和失效机理的研究,制备与应用都放在工业界进行,因此二者有很好的合作契机。
  对此,柳百成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中,参照德国、美国的经验,在整合原有各类工程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的同时,试点建立一批(10~15个)非盈利的,从事竞争前、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放和成果共享,人才培训的研究院或中心。
  “应该深刻认识到,要加强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单靠企业不行,需要政府主导、产学研用联合,共同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建设竞争前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平台。”他说。
  柳百成指出,美国依然十分重视铸、塑性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先进基础工艺的研究,同时又十分重视先进基础工艺及基础材料与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结合和集成,特别是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的研究。他建议,还应加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中,要大力加强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并与信息化的神父融合,加强“集成计算材料”的研究。
  同时,柳百成建议加快培养各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十分重视各个层次(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员的培养。
  “建设制造强国要以‘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强化基础为重要支撑;‘材料与工艺’要紧密结合。”柳百成院士说。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