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价套保”避险模式引领主流

2015年05月26日 9:20 25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从超高速增长到次高速增长,从增量投入到存量调整,从速度下台阶到质量上台阶,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新常态无疑成为了当前市场的关键词。作为市场敏感的一环,企业在认识和感受产业新常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对症下药”积极摸索新的出路。
  “消费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从去年开始,整个饮料行业的消费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时期,而且消费者对饮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第五届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30人论坛”上,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智的一席话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共鸣,不仅是与饮料行业紧密相关的白糖市场,整个大宗商品市场都感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已是大势所趋,企业唯有找准自身的发力点,才能够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市场诉求,“点价模式”应运而生
  究竟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力点在哪里呢?
  “用简单的‘一口价’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胡建智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当前的困惑。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也确实如此。新常态下,国内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调整将使大宗商品价格脱离长期上涨或长期下跌的格局,行情更加变幻莫测。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引入,使得原有的现货市场“一口价”等定价模式逐渐退出市场,对大宗商品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产业发展及市场结构的改变,产业界呼吁能有一种更加灵活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定价模式。
  期货工具是企业的避险利器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尤其是在现货价格大幅波动、产能过剩、市场主客观因素变化较大的背景下,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可以利用期货来辅助企业的经营。近几年,不论是“订单+期货”模式还是套期保值都已成为多数产业期现市场的主流模式。而随着现货企业愈发深入地参与到期货市场,有不少企业发现,现货定价模式结合期货进行套保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由此“点价模式”应运而生,即以期货价格作为基准进行升贴水的点价。
  逸盛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企业,每天生产PTA产能近3万吨,若一天PTA价格下跌100元/吨,企业造成的损失就在300万元。尤其是在2014年下半年,PTA价格单边下跌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更是步履维艰,为了改变窘境,企业开始展开“点价套保”操作。
  “期现货价格联动是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的核心和前提。根据我们对PTA期货自2006年上市至今的期现货价格统计,两者的相关性高达0.98,这意味着98%以上的期现货当日价格波动方向一致,而这也为‘点价模式’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逸盛石化市场部经理季丰介绍,“点价模式”操作第一步就是上下游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或者卖出操作,即买入或卖出套期保值,而之后签订合同时的价格标准也是期货价格,使其套保效果更好,大幅降低基差风险,签订合同之后,再将期货市场上的头寸进行平仓。
  套保外延,点价方式多样化
  实际上,“点价模式”是企业开展期货套期保值的外延。通过点价,PTA生产企业和聚酯工厂可以基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期货价格来确定最终的贸易结算价。对生产企业来讲,“点价模式”可以固定其销售价格,锁定利润。另外,即使生产企业将定价权让给了市场,却仍能基于现货市场和自身情况,通过确定升贴水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与季丰有着同样感受的胡建智也认为,“点价模式”其实是套期保值的一个升级过程。“‘点价模式’和套期保值的目的一样,都是锁定成本、锁定利润、锁定风险。”胡建智表示,除了将手中持有的头寸在到期日进行现货交割这种传统的点价方式外,利用白糖期货点价还包括换单对冲(EFP)、买方点价(BEO)、卖方点价(SEO)最常用的三种点价方式。
  胡建智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的换单对冲就是买卖双方签订未定价的实货合同,只对升贴水进行约定,买方在自己的期货账户上买入期货,卖方在自己的期货账户上卖出期货,各自做保值。在交货前,买卖双方以约定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换单对冲头寸,对冲头寸的期货价格作为实货合同的低价,加减相应的升贴水后,即为合同单价。
  “不管用哪一种‘点价模式’,买方一定要买期货,卖方一定要卖期货,这是套期保值的原理,其中品种、规模、方向、时间四大基本要素不能动摇。”胡建智称。
  在多数企业看来,利用期货市场的“基差点价”模式,将使大宗商品的定价体系更为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且由于期货市场价格的权威性,大宗商品定价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与此同时,结合期货市场的“基差点价”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前锁定企业预期收益。
  尽管“点价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企业运用期货的一种热门模式,但其风险也不容忽视。在“点价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季丰认为,其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升贴水,而升贴水的幅度其实质是期现货价格的基差。季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升贴水幅度会根据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而变化,而上下游企业在进行期货市场操作和最后合同签订仍有一定的时间差,在此期间,现货市场的变化将对价差产生影响。两者的不同步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而这也是‘点价模式’中难以避免的风险。”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