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产的“千里眼”

2014年11月24日 10:52 29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电解铝   作者:

  在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热电分厂,想要随时掌握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水质变化、蒸汽流量等等生产细节,就要依靠种类繁多的热工仪表,它们能将敏感的指标波动通过专用传感器、转换器、信号线传输到集中控制室DCS系统中,为及时调整生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4000余个热工仪表犹如“千里眼”将目光延伸到厂区的各个角落,自控车间2个热工仪表班就是负责维护检修这些“千里眼”的专业班组。
  9月16日下午一上班,自控车间热工仪表二班班长张睿武就开始收拾工器具,准备更换测量锅炉床温的元件,趁着热电分厂10号锅炉停炉检修之际恢复床温测量信号,记者跟随张睿武钻入锅炉内部,参与床温元件更换的全过程。
  热电分厂新系统每台锅炉南北两侧外壁各有3个床温元件,每个元件都由一支1.1米的K型铠装热电偶,以及包裹在外部的耐磨耐高温套管组成,直径6mm的元件在套管的保护下,从外部穿到锅炉内部,将锅炉内部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势信号。
  测温元件如果损坏程度不大,可以在锅炉燃烧时完成更换和检查,但是前期员工巡检时,10号锅炉的一个床温元件无法从外部抽出。“证明穿进锅炉内部的元件已经损坏,需要从内部更换,而这种故障处理最耗时、最困难”,在前往10号锅炉的路上,张睿武向记者简要介绍了此类故障的处理方法。
  来到10号锅炉3.5米作业平台,张睿武将棉布牢牢地绑紧裤脚,保证劳保鞋口和脚踝处没有一丝缝隙。在联系风机停电、装好照明后,他和员工张勇携带铁锹、撬棍和大锤等工器具,  一起小心钻进了人孔,进入到锅炉内部最低处。炉膛内部高度达30余米,尽管风机从早上开始吹风降温, 刚刚停电,一股热浪仍然扑面而来,空气中飘荡着煤灰的刺鼻气味,而且光线十分昏暗。
  在锅炉内部最底层是风室,细小的风管从下而上向锅炉内部送风,在风室上方,就是一层厚度达一米的床料,在炉膛点火时,床料上方的输煤管道就会向下喷送煤粉。如果把锅炉想象成乡村最简易的灶台,床料就是铁锅下面添木炭的位置。
  张睿武所站立的地方是锅炉燃烧时化学反应最剧烈、温度最高的位置,故障测温元件就位于他脚下一米处。
  他首先要用平锹清理床料,床料由煤与灰渣组成,颗粒比沙粒稍大些,流动性很强,犹如流沙,为了挖出一个很小的作业空间,他围着故障点挖出一个直径1.5米的小坑,每往下挖一层,床料温度就更高,要是没有脚踝处的保护措施,高温的煤粉颗粒早已钻进了劳保鞋。每隔15分钟,他就要和人孔外的员工轮换,仅挖坑就足足用了40分钟,这才露出了一根乌黑变形的金属管。
  10号锅炉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旦流化不好就会使该部分床料的温度急剧上升,当温度超过了灰渣的灰熔点时就产生了结焦现象。结焦现象再加上煤粉从上而下的冲击力导致测温元件被煅烧软化、变形,原本平直的金属棒变成了向下弯曲的曲别针。
  锅炉燃烧之后停炉冷却的过程其实就是个退火过程,特种套管和元件早已没有原先的硬度,张睿武将自制的短节套在弯曲的套管前段,然后在短节另一端加上撬杠,在齐声的口号中,张睿武和其余3名员工共同将弯曲的测温元件一点点地扳直、修正,直到元件变得平直,由于管壁还有一层乌黑的结焦物质,张睿武挥舞大锤用力地敲击套管,“就像把钉子砸出木板外一样,只是套管的硬度和敲击的难度要大的多。”拆卸下废旧床温元件,在外守候的员工更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新元件,向螺母套进螺丝一般,重新塞入炉膛,固定好测温元件,张睿武再将床料填埋好,更换床温元件工作才算大功告成,整个过程花费了2个多小时。
  热电分厂各个流程分布着4000多套热工仪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属于智能仪表,科技含量较高,它们可以测量固体、液体、气体各种介质,提供物料的压力、温度、流量、料位和重量各类工艺参数。每个合格的仪表工不仅要具备本岗位技能要求,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电工、钳工技能、计算机维修等技能。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使热工仪表班技能培训次数频率大于其他班组,几乎每周都要组织全体员工到现场培训或者讨论,总结本周工作经验,努力提高员工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
  仪表工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却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在更换锅炉测压元件时,打开取压管可能会火星四溅,需要特别小心,在化学车间维修元件时气味十分呛鼻,要求动作快速准确。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张睿武厚厚的劳保鞋底已经被烧坏了三分之一,相比其他工种,班组员工每年的劳保品损耗要相对高出很多。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砺中,热工仪表班组员工都迅速成长为生产骨干,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双手“擦拭”设备“千里眼”,帮助生产决策者准确掌握系统每个细节,为精确操作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