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有色:六十载雄关漫道 百年梦再创辉煌

2014年10月21日 16:8 67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1

  
  2008年11月24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60年前,“白银一爆出新天”。
  作为“共和国长子”,经过60年的发展积累,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厂初期的单一铜硫企业,发展成为了国内唯一、世界少有的多品种大型有色集团。60年风雨兼程,白银公司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出技术,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60年岁月峥嵘,几代白银人始终胸怀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创业史诗。
  改革转型
 
 回顾白银公司60年的发展历程,最鲜明的特征是艰苦奋斗,最显着的标志是改革转型。
  在一次创业时期,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一穷二白的发展条件,白银公司的第一代开拓者、创业者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有色金属大型联合企业,孕育了“铜城”白银,为公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56年,永载共和国冶金发展史册的“惊天一爆”,拉开了公司一次创业的大幕。短短三年,一座现代化的有色金属大型联合企业在中国西部横空出世,创造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1960年6月14日,公司产出第一炉铜水,并在之后的连续18年,创造了铜硫产量、产值、利税雄踞全国首位的辉煌;共和国三分之一的铜出产于“铜城”白银,使白银公司在有色行业相当于钢铁行业的鞍钢一样,成为有色行业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1966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来白银公司视察时深情地指出“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白银公司的创业精神。从此,“艰苦奋斗”成为白银人精神最闪亮的标签,成为白银人的传家宝,激励着一代代白银人传承荣光、实业报国,托起了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脊梁。
  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声惊雷,白银公司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由于“拨改贷”,再加上设备更新不及时,矿山接续未成功实现,特别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等仍存在深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公司未能跟上国家体制转轨的步伐,随后进入到连续十几年的困难时期。
  2000年以来,白银公司抢抓“债转股”和“政策性关闭破产重组”两大历史性机遇,以壮士断腕的果敢,以刮骨疗伤的坚毅,有效解决了债务重、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为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8年,白银公司成功引进中国中信集团战略投资32.6亿元,实施股份制改造,新生的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帆起航,白银人也更加坚定了振兴崛起的发展信心。为了抓紧补上十多年错失最佳机遇期所落下的“功课”,尽快赶上同行业企业千帆竞发的前进步伐,白银公司全方位地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四个转型”为标志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盘。
  以引进中信战略合作为契机,实施股份制改造,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传统国有企业向规范公司制企业转型。2008年11月,白银公司成功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实施股份制改造,113位实际投资人成为公司股东。2010年12月,股份公司吸收合并了债转股公司,实现了政策性破产与债转股两大政策的对接。2012年6月,白银公司私募融资24.8亿元,完成了上市前增资扩股。2013年8月,白银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9月取得了证监会的正式受理通知书。2014年5月证监会挂网披露公司招股说明书。与此同时,推行组织结构专业化、企业管理制度化、工作方式标准化、员工队伍职业化的“四化”建设,对标公司上市,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全方位开展管理、技术和操作流程再造,基本完成了从老国企向公司制企业的转变。
  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标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基本金属生产企业向基本金属与贵金属并重转型。股份制改造以来,以综合治污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投资117亿元实施大规模技改。
  在技术改造的带动下,公司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牵头组建了2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了6个重点联合实验室,几年来累计申请专利508项,拥有授权专利352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进步奖8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2项。
  以“走出去”战略为重点,运用全球化视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资源合作和优势互补,从一个地方区域性企业向跨国公司转型。白银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走出去”,走出甘肃、走出西部、走向世界。构建了以白银、陇南为中心,辐射新疆、陕西、内蒙、西藏、云南5省区的资源开发格局。境外,依托中信集团控股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目前,白银公司南非黄金板块拥有两个海外上市公司,黄金年产能达到50吨,成为中国和南非第一、世界第八的黄金公司。白银公司境内外控制铜铅锌资源金属量762万吨,黄金资源量达到1181吨,铀4.79万吨、白银1667吨。
  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服务业,整合优化形成物流、维修、技术、贸易、金融“五大板块”,从制造业向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转型。利用兰州新区建设机遇政策,整合运输、仓储等资源,组建了兰州新区路港物流公司,设立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开工建设集装箱物流园项目,牵头对白银地区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和中国五矿、东方国际集团合作共同出资,计划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上海国际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信集团设立基金,开展新的基金私募和跨境、跨币种融资业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生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
  “四个转型”成功再造了一个全新的白银公司,企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2013年与股份制改造前的2007年相比,公司总资产达到351.07亿元,增长了2.1倍;营业收入达到341.67亿元,翻了两番;利润总额增长到4.24亿元,增长了10倍 ;铜铅锌产能增长到50万吨,翻了一番;黄金产能从2吨增长到50吨;员工年收入从1.2万元增长到3.6万元,增长了2倍;棚户区改造新建员工住宅9213套,全部解决员工无房户问题。白银公司发展进入到“二次创业”以来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企业面貌变化最大、员工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探索发展
  回首过往,白银人有过气壮山河的豪迈和壮阔,有过卧薪尝胆的探索和实践,有着浴火重生的痛苦和喜悦,也有着弥足珍贵的经验和体会。面向未来,白银人将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好长期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目标凝聚力量。一次创业时期,“打个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豪迈气概,激励着先辈们打造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硫生产基地,创造了18年的首位辉煌。完成从单一铜硫向铜铝铅锌多品种有色金属的调整,实现了产量的翻番,打造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实践表明,发展是硬道理,企业的责任是发展,企业的尊严在于发展。打造百年企业,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创新作为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一次创业期间,公司集全行业之力研发了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打破了当时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的技术壁垒,将中国有色人的名字镌刻上了世界冶金史册;白银人抢抓债转股和政策性破产历史机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造了新的发展平台;转型发展阶段,白银人引进战略投资,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四创并举”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盘。
  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构建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60年来一代代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自觉把自己的命运融入白银公司的发展事业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公司践行了“不停产、不减人、不减薪”的承诺。近年来棚户区改造建设面积75.1万平方米,占到建厂以来员工住宅建设面积的29%。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员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将会奠定企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弘扬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构建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60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用青春和梦想锻造了艰苦奋斗的白银人精神,“艰苦奋斗”是白银公司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同时又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在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感召下,白银公司不断传承和吸收新的精神文化基因。百年企业靠文化。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放包容、勇于变革,将成为新白银人共同的名片。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共和国长子”的担当。在18年的首位辉煌中贡献利税25.85亿元,每年上缴国家过亿元的真金白银,是国家建设投资的8倍。在员工收入连续10多年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投入巨资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还白银市民以碧水蓝天。“5.12”汶川大地震、岷县特大雹洪泥石流,广大员工踊跃捐款;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组织预备役应急分队驰援灾区。会宁老区双联行动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干部进村入户2400多人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责任和担当,为白银公司赢得了信誉,提升了形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60年来,不管是在矿山井下、冶炼炉旁,还是在科研室里、辅助线上到处都活跃着共产党员的身影;不管是在50年代的大爆破、大会战现场,还是在近几年的“5.12”抗震救灾和“8.12”抗洪抢险现场,处处都飘扬着鲜艳的党旗。一个支部一面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