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驱动“矿业融合”

写在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2014年10月19日 9:14 27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新材料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液态金属神话般的降临,据说是金属镓与铟联姻融合得到的合金在室温下为液态,而且拥有很高的表面张力。3D打印更掀起一场新技术革命,连人的头盖骨都可以打出来安装到缺损头盖骨的病人头上,让病人健康幸福地生活……新常态这个词语颇有时代意义,“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创新已经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驱动着社会向前迈进,助力经济持续发展。
  液态金属、3D打印、石墨烯等新材料、新技术应运而生的背后,除了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以外,资源的分离与融合才是助推新材料、新技术的关键,没有矿产资源的支撑,新材料找不到分离与融合研究的实体,新技术寻不到试验与应用研究的东西。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的2014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主题“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其意义深远在于创新与持续的发展理念上。没有创新驱动就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因为,矿产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如果不好好珍惜“取之会尽,用之会竭”的矿产资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持续只会成为“水中望月”。因此,笔者以为应该用创新驱动“矿业融合”来推进采矿业的纵深发展。
  “矿业融合”需要创新驱动实现矿产资源的科学分离。为什么矿产资源先要实现有效分离再去到科学融合中创新变成新材料呢?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开采矿产资源以来,通过实践证明一些金属总是在矿藏形成中相伴而生,也就是伴生矿。
  伴生矿是指某种含有其他矿产的矿藏。一般的矿藏都是含有伴生矿的,只是伴生的含量一般不太高,只有在其价值大的情况下开采分离。比如我国白云鄂博的铁矿,就含有大量的稀土。正因为“只有在价值大的情况下开采分离”,加之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驱动,导致一些矿藏中的伴生矿被白白扔掉,等到资源不足需要利用当初认为“微不足道”的伴生矿时,开采挑选、冶炼后的矿渣已被当作垃圾扔到“九霄云外”,弄得七零八落,聚之太难,损之太大。因此,创新开采矿业技术,有效实现伴生矿开采分离很有必要。如果开采分离技术不到位,矿藏开采就应该先停一停,待技术实现突破后再去开采;如果确实需要伴生矿中的重要金属,又一时半会难以将伴生矿中的其它金属挑选分离出来应用,那就把挑选、冶炼出来的矿渣集中堆放,待技术创新能够分离时拿来用。目前,国内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在开采分离中都较好地让伴生矿中的一些金属找到了分离后融合而用的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伴生矿是对地下资源的开采,伴生矿的分离开采与经济建设中的融合使用,对于资源越用越少的今天尤为重要。当一双双眼睛盯着地下资源开采的同时,也不要放弃地上再生资源的分离开采与应用。
  分离才谈得上融合,创新才拥有持续的驱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一直得到国际矿业界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说明“矿业资源”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届大会将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的7000多名国内外代表参会参展。其实,这也是一种“分离”与“融合” ,每个国家的矿业人士都“分离”在各自的国家探索矿藏资源的开采利用,借助矿业大会“融合”在一起,了解中国加强国内矿产勘查、促进矿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矿产资源管理、发展绿色矿业等战略举措。同时借助中外矿业领域务实合作的平台,围绕全球矿产勘查形势、矿业与金融资本市场、地质找矿与科技创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等专题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这也是各国用创新在驱动“矿业融合”。
  “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这句话正应验了中国那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新材料没有“米”难有各种金属联姻为合金的融合,新技术没有“米”同样缺失用武之地的融合。
  不管我们是不是矿业人士,也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人人都离不开资源。没有资源,人类生存将面临生死挑战。因此,每个人在感受液态金属的魔幻、记忆金属的神奇、3D打印的妙手时,心里都要清楚,这一切倘若缺失资源的供给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对于资源,人人都要珍惜、节约,明白“知”源而生的深刻内涵。地下资源开采了不会再生,伴生矿丢弃了聚之太难,地上资源用后扔掉实在可惜。所以,面对矿藏资源的开采,各国都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加强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以技术创新驱动矿产资源的科学开采,以科学的态度善待弃之可惜的伴生矿,把每一种矿产资源的价值用到“淋漓尽致”。同时在矿藏开采时也要像紫金矿业那样边开采边抓好绿色矿山建设。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成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紫金打造的“知识之旅,科普之旅”,让旅客在自然美境中陶冶情操,了解了黄金开采炼成的过程。紫金山矿山公园已成为紫金矿业实施“矿山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缩影。因此,各国在开采矿藏贡献人类时,要确保矿山生态环境依然良好——这也是对矿藏资源福惠人类的最大尊重。
  技术不断创新,科学驱动开采。珍惜节约资源,矿业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