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改革”试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2014年07月22日 13:55 488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四项改革”试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八个月后,国资委15日宣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这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在外界期待顶层设计同时,也期待有关企业能够扎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为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国资委此番启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是改革思路落地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试点的意义在于摸着石头过河,以局部带动全局,带动更多国有企业主动改革,以利于为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摸着石头过河: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从去年来,不少中央文件都提到了“顶层设计”。很多学者与官员在阐述各自所关注领域的问题时,也开始用“顶层设计”来概括与表述。在全国“两会”上,这一概念颇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视,一时炒得很热。 一时,人们过于强调“顶层设计”,以至出现“顶层设计依赖症”,似乎把“摸着石头过河”忘记了。
  “顶层设计”本是系统工程领域的用语,这一概念进入中央文件中,表达出中央对于未来改革的态度。顾名思义,未来改革需要从高端出思路,需要全面而系统,需要整体推进而非零敲碎打。换句话说,中国改革需要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过渡到“顶层设计”阶段。
  回看中国改革的短暂历史,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论,可谓妇孺皆知。应当说,这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推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综合国力。这种改革模式遵循由易入难的原则,也避免了社会的震荡,其历史性的价值毋庸置疑。
  顶层设计:深入改革的必然选择
  中国过往30余年的成功经验说明,不继续深入改革,就难以拥有更灿烂的未来。改革之路走到今天,事实上愈加险峻与陡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事业不断进入纵深阶段,改革越发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改革攻坚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所谓攻坚阶段,便是一个须“啃硬骨头”的阶段,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深化及国资国企改革改革等,都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过去的渐进式、局部性的改革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阶段中的改革要求。可以说,“顶层设计”理念进入世人之眼,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
  在这个时候,谈论“顶层设计”,必须对其内涵有更准确的认识与把握。改革“顶层设计”,其核心要义就在于,要从顶层俯瞰全局,高屋建瓴,在形成改革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一揽子的改革方案。这样的方案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及战略性。没有战略性的布局,也就无“设计”可言。也正因为未来改革的关联性和配套性日益增强,中央层面的统筹规划亟须加强。
  无疑,中国改革事业的“顶层设计”,不是易事。这既因为改革的目标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也因为改革不只是纸上谈兵,需要虑及可行性、可操作性,更因为深入的改革常常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比之“设计”改革,执行改革更难。中国改革需要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过渡到“顶层设计”阶段。而“顶层设计”同样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来自实践,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顶层设计来自实践。这一实践既可以是下层的实践,也可以是顶层自身的实践。就国资改革而言,企业的、地方的实践和首创决不能忽略。改革通常是一个上下互动、互为补充的过程。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很多创举来自地方,比如无缝隙的政府管理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实践。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比如最终引发全国农村改革的是来自小岗村的实践。实际上,国企改革首批试点企业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已经在相关方面有了一定的改革实践,中国建材2007年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有了“小岗村”的意义。当然,这次搞试点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而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较为成熟的试点必然对顶层设计的出台起到助推作用。因此,顶层设计必须注意借助来自企业的、地方的经验和做法。事实上,有时候的顶层设计就是将企业的、地方的创举进行总结和凝炼,形成一种全局性的做法或规范。
  应当承认,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改革方法,是在实践基础上摸规律,是仍然有效的。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比喻,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探索,没有桥,也没有路线图,只能靠摸石头的方式前行。二是指方法,由于不知道水深水浅,只能通过摸石头的方式前行,摸不到,停一下,以免掉到深水里去。这种方式通常也被称为渐进方法。这两方面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提是没有桥和路线图。这里可以把桥或路线图比作是理论,摸石头比作是实践。有理论的指导,实践不一定以摸石头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在有风险的时候,要过河,摸石头不失为一种可以采取的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方法,在我们的改革设计中受到了最大的青睐。我们采用的初始路径是渐进路径。初始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在于它会形成路径依赖。沿着既定的路径,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由于渐进的改革和创新在增进获利的同时带来了社会的稳定,这种对渐进改革的路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渐进的改革方法在相当程度上也是有效的。在未来的顶层设计中,我们或许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要摸着石头过河。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例,究竟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还是“汇金公司模式”上,意见相持不下。通过试点,就可以探索一条适合国情和国有经济特点的新路。
  国企改革:试点也是顶层设计
  这次试点,本身也是一场顶层设计,在国资委的规划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董事会制度、混合所有制、纪检工作四项试点同步铺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属于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属于所有制改革,董事会属于企业主体的制度改革、纪检工作属于保障改革,四位一体,是个系统工程。有人对纪检工作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认为不应该成为国资改革的一部分。在央企派驻纪检组,仍然是传统党管企业思路,这与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不符,更容易导致以党的标准来干预企业运营问题,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效率。其实,党不来管企业的腐败问题,谁来管?改革就是要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这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的保障问题。保障问题是改革的一大板块,是题中应有之义。四项试点是体制、所有制、企业主体和保障的四大板块改革,其权威性、代表性、关联性,我们应当深解其意。
  确实,顶层设计有利于摆脱改革的渐进路径依赖。这种路径的优点在于,由于没有政策上、做法上大起大落的变化,它可以保持稳定。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打破稳定的举动。因此,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需要选择渐进路径,但有时也需要选择突破的路径,克服“顶层设计依赖症”,试点便是在选择突破的路径。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舍此,改革就很难向前推进。一手抓《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一手抓国资试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结合,符合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的改革思想。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结合,是一种改革思路,也是改革艺术。国资委已召开14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会议,除研究审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在内的12项改革方案、若干工作细则和意见建议外,也抓改革试点。随着国资试点的展开,整体方案的出台将渐行渐近。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