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解读(一)

2014年04月24日 9:16 43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解读(一)

 有色金属产业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走势基本平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 赵武壮


  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自2013年9月以来,持续呈现下滑趋势,2013年12月份进入“偏冷”区间。今年3月份,景气指数为46.7,仍位于“偏冷”区间。根据指数变化趋势判断,有色金属产业景气处于相对偏冷状态,但呈现缓中趋稳态势。我们判断,2014年,对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五句话”,“三十个字”,即:价格低位震荡、成本刚性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投资增长有限、效益难以改善。据预测,2014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将增加8%左右,投资将增长10%左右,利润将增长3%~5%。
  对未来行业走势判断的依据
  对2014年行业走势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世界经济虽然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对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导致震荡加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造成有色金属等原料类商品价格回升乏力,价格低位震荡的格局将延续。
  二是虽然能源和部分资源类产品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色金属生产成本压力,但中国劳动力和部分资源产品成本呈现刚性上升势头,使产业运行成本仍保持上升态势。所以,尽管产业景气指数表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出现温和回升,企稳的态势初步确立,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背景下,市场总体呈供大于求的格局,对行业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生态红线约束不断上升,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环境压力。有色金属产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工业,其生产过程必然消耗能源,影响环境。近年来,尽管随着技术进步,我国有色金属生产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在生产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拐点”尚未出现,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仍呈上升势头。因此,推进节能减排依然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是经过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总量规模雄居世界第一,冶炼加工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未来,产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技术开发等软件领域。进一步依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五是价格低位震荡,成本刚性上升,导致行业经济效益难以根本改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消费量、进出口贸易量都居世界第一。从规模上看,国内一些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前列。但是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因此,通过抓矿产资源、抓科技进步、抓企业管理、抓扩大应用,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行业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
  对未来运行情况的基本判断
  从生产看,预计今年国内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幅在8%左右。从消费看,全球消费增速缓慢,继续呈供大于求的格局。我国铜、铝、铅、锌的消费增长,基本保持在6%~7%区间。
  从价格看,受国际供应过剩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铜、铝价格仍呈低位震荡;铅、锌价格上涨缺乏动力。稀有稀土金属市场有刚性需求,部分稀有稀土金属价格可能会有所回升。
  从利润看,由于价格震荡和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压力很大,全行业利润增长幅度将低于5%。
  从投资看,受产能过剩和效益下滑影响,预计2014年有色金属工业投资增幅将下降,全年增长在10%左右。其中,冶炼投资将延续2013年的走势,出现明显回落;但是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资源、深加工投资还有增长空间。
  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艰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要转折点,一些旧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新的竞争优势有待形成,经济运行总体比较脆弱。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面临来自产能过剩、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国际环境复杂、资源环境瓶颈等方面的挑战,2014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需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第一,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培养核心竞争优势。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我国的产品科技含量还不够高,与世界先进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我国是全球第一钨生产大国,但是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原料,技术含量不高,卖不上价钱。而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并没有钨资源,但依靠技术创新,占据了全球高端钨产品市场。最近几年,山特维克销售收入达到七、八百亿元,其中技术服务就达到一、二百亿元;企业利润达到七、八十亿元。因此,只有走“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一通百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做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推进内涵式发展,早日培养出在国际市场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端产品。
  第二,要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美丽中国”。不容置疑,有色金属生产对生态环境确实造成一定影响,发展有色工业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近年来,我们行业一些企业违法、违规生产造成的严重污染事件,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声誉。因此,应摆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宣传绿色发展。实际上,不少有色金属是绿色材料,是环保节能的重要支撑。应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材料,促进产业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第三,要在扩大有色金属应用方面做文章,化解产能过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有色金属已经由供应不足,转变为供应充裕。在这种背景下,应高度重视扩大有色金属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最近几年,一些企业在扩大有色金属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值得重视。如山东丛林的交通车辆“以铝代钢”;安徽欣意在城市电缆的“以铝节铜”;广东广亚的建筑模板“以铝节木”,都是值得肯定的。全行业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扩大有色金属应用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有色金属工业是实施“走出去”的重要领域,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企业已经投资约320亿美元,在境外开展了55个重要有色金属资源项目,获得了几乎与国内探明资源相同的铜、镍等重要短缺资源储量,形成矿产铜83万吨/年,铜冶炼46万吨/年;铝土矿400万吨/年,氧化铝40万吨/年,电解铝14万吨/年;矿产镍16万吨/年,镍冶炼15万吨/年;矿产铅锌9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当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正在发生重大转折,矿产原料供应不足矛盾得到明显缓解,产业利润向产业上游集中也出现放缓迹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境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当谨慎,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总的来说,经过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超过后几位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总产量的一倍以上。继续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制约,行业转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