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功打造尾矿安全新模式

2013年04月17日 8:33 223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不懈探索 践行创新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功打造尾矿安全新模式

  2012年11月13日,《中国有色金属报》上一条醒目的消息映入记者眼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3项目入选“四个一批”项目,其中“尾矿库细粒尾砂模袋法堆坝技术”列入全国推广的安全先进适用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细粒尾矿坝体上升速度慢、渗透性差、浸润线高、干滩长度短等难题,实现了细颗粒尾矿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筑坝,已在云南玉溪矿业有限公司成功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到底实现了哪些突破与创新?它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为矿山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技术进步?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技术背后的价值,记者联系上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主任、“尾矿库细粒尾砂模袋法堆坝技术”的研发人周汉民,与他一起深入矿山一线做了一番走访,以使这项活跃在大山深处的先进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先进适用的模袋法堆坝技术

  2013年1月9日,记者跟随周汉民一行从北京直飞昆明。转机普洱时,夕阳西下,由于通往思茅山水铜业公司的山路没有路灯,且途中有一段仍在整修,我们打消了当日驱车前行的计划。第二天一大早,越野车载着我们翻山越岭,一路颠簸,一段只有107公里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三个半小时,到达山水铜业已是中午时分。
  站在矿区高处眺望远方,选矿场、排土场内一辆辆大型施工车蜿蜒穿行,露天开采的壮观景色令人振奋不已。期盼已久的模袋堆坝技术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记者站在灌满细粒尾砂的黑色模袋上,使出全身的气力蹦跳,模袋仍然安好无恙;几个工人穿着雨靴、抬着长管忙碌作业,他们的肌肤在风吹日晒中,透着黝黑发亮的油光儿。充灌前,工人们正在对陆上部分模袋进行洒水润湿,为了防止泄漏,模袋灌浆口与输送泵的橡胶软管连为一体,被绑扎的非常紧密,充灌从相邻开始,自上而下,沿两侧向中间依次进行……而黑色的尾砂从不同位置的长管中马不停蹄向尾矿库喷洒着。三面环山的尾矿库,安静的砂面听不见流动的声音,沿着堆坝的下游方向望去,一条被称为小黑江的河流碧水荡漾、波光粼粼,这条小河是澜沧江的支流,下游就是湄公河。

1

 周汉民介绍大平掌矿区分布情况。

  尾矿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险源,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各种自然的雨水、地震、鼠洞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尾矿库的安全。尾矿库一旦失事,将给工农业生产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灾害和损失。近年来,由于尾矿库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自2008年山西临汾某尾矿坝发生溃坝事件后,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文,严格把控正在运行和新建的尾矿库的审批手续和考核指标,将安全一票否决制提上日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政策的出台,对规范矿山行业的尾矿库起到了有力鞭策。紧接着,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不敢疏忽,重视程度不可小觑。但同时,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企业开始改造升级选矿技术,提高选矿回收率,矿石越磨越细,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可是这些被磨得很细的矿石,选矿后精细的尾砂不仅改变了形态,而且还要按原来的方法堆坝,这样一来就给尾矿库堆坝带来了很多问题。众多的尾矿库要么变成了病库,要么是险库、危库,继而导致了很多尾矿坝出现安全事故。而当时,思茅山水铜业大平掌尾矿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起初公司因为小规模生产,设计的尾矿库总库容为958×10m3,总坝高150m,随着公司选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选矿能力由当初1000t/d扩大到了4000t/d,而排砂的尾矿库仍然是同一个库,这就导致了该库尾矿堆存上升速度过快,坝体浸润线偏高,干滩长度较短,泄洪能力不足,尾矿库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安全隐患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另一方面,在普洱每年6~10月,就会迎来漫长的雨季,沿用传统技术时,企业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吃不下、睡不香”,因为尾矿库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溃坝,下游的小黑江首当其冲,遭遇污染。所以在大雨瓢泼的时候,不论是深夜,还是道路泥泞,他们都要起身前去尾矿库查看情况。
  将安全顶在头上。思茅山水铜业在经过多方考察后,最终决定选择新技术改造升级尾矿库,并将大平掌尾矿库安全措施工程专项研究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的任务,委托给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期3年。特别是当时山水铜业公司总经理宋存华说出的一句话,至今让他们记忆犹新:“矿冶总院的现场管理经验虽然没有其他单位强,但是你们的技术我们信得过。”至今说起这句话,让矿冶总院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的团队成员心存感激。他们开诚布公,告诉记者:“因为信任,才得以让模袋法堆坝技术有了落地实施的机会,从而为技术创新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